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张波:换一种角度把握中
程晓波博客:做粗暴的法
本网:程晓波老师部分作
朱波: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程晓波:香港教科书的问
刘波:历史教材表述应明
程洁波:请为“方国”作
刘波:是输入,还是输出
最新热门    
 
程晓波:如何唤醒学生大脑中沉睡的音符

时间:2009-10-18 17:54:20  来源:程晓波
 

  
         唤醒学生大脑中沉睡的音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程晓波


    老师有时候讲完一节课,有时候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节课,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也许有些班级的同学会特别的活跃,议论纷纷,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让老师无从招架,这样固然是好事,因为学生会提问了,说明学生在思考,不管这个问题多么的无趣,偏离主旨,老师都应该欣慰,并且鼓励。

    但是如果教师说完这句话后学生还是面无表情的面对你呢?学生说我们没有问题了,我们想不出问题来,怎么办?教师是否就着样挥一挥衣袖,在下课的音乐声中离去,不带走一丝学生思维的云彩?

    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来呢?分析一下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种罢,第一:教师的这一堂课根本没有激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光听了,没有一个启思激疑的过程。教师的知识扔到学生的湖里,没有激起一丝的涟漪。第二,教师和学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有问题不敢提,或者不愿意提出来。第三,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提问题的习惯,学生平时所提的问题没有得到鼓励和解答,或者太习惯了教师给自己提问自己答,即使有时候学生问问题,大多数也是某一本练习题上的作业不会做,而不是自己想出来的问题。

    那么怎样让这个静若处子得课堂,变成一个深度思辨的场所呢?教师如何挑动那一根思维的琴弦,让这根弦所拨出的音乐余音袅袅,唤醒那一个个在学生大脑中沉睡的音符?

    一位老师这样在讲《改革开放的新变化》后,也是问了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没有呢,课堂上一片沉寂,但是这个老师并没有死心,而是进一步启发,如果你就是高考的命题者,你会怎么样出一道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题目,(虽然偏离历史教育的本义,但是这样问也无不可)学生思维稍微有些松动,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学生还是不够活跃,局限于简单的设问,缺乏运用联系和整体的历史观的思考。

    老师这个时候可以进一步引导,说,如果我们从古今比较,中外比较,深度的挖掘,等各个方面来设计问题,怎么样?这个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来了我们改革的步骤“分三步走”和“大跃进”之间进行比较,有哪些进步,有哪些共同点,我们三步走中如何克服大跃进的错误? 这个问题就很不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触角开始深入历史。有学生从古今比较的角度提出问题,问这次的改革和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等历次的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另有学生从中外比较的角度提出,中国这次改革和苏联改革相比,有和相同和不同,两国的改革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还有从深度提问的,中国的改革为什么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为什么先改农村,后改城市呢?还有学生从现实的角度设问,我们的前面的改革可以为后面的改革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为什么现在有人否定改革,对于改革的否定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如何从当地的现象看改革的成功和失败,如何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并不急于一个个解答,而是要学生自己找答案,对于提问有深度,有价值的学生给与肯定,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或者相互的解答,这样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的培养起来了。再以后,教师再用轻灵的手指轻轻撩拨一下学生大脑中那根思维琴弦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中的音符就会演奏出一首首悠远而意蕴深藏的乐曲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