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振海:浅谈近代社会生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材料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的材
庞友海:高三历史复习教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庞友海:新情境历史材料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最新热门    
 
张俊海:我的教学随笔二则

时间:2009-10-18 17:53:28  来源:张俊海
 

教学随笔二则

 

张 俊 海

 

 

一、从刘邦的分封制谈起

 

从西楚霸王于乌江一抹殷红那一刻起刘邦便面南称帝了。但农民力量如滚滚洪流锐不可当之势却历历如昨,不能不令那位昔日的亭长,居安思危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便是高祖深深忧思的流露。

 

郡县制与分封制权重之下,刘邦情有独钟地选择了后者。“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肇始于西周的分封制,后来逐渐使诸侯国形成一种尾大不掉对抗中央的力量,这种力量膨胀的结果就是觊觎国之神器。刘邦并非看不到它的弊端,但他更近更清楚秦朝郡县制的实行,使始皇帝国还未来得及“长袖善舞”,就在15年的短短一瞬,嘎然而止匆匆谢幕。刘邦分封制倚重同姓王拱卫江山的政制,始料未及地给子孙埋下了同室操戈的“七国之乱”的祸患,这个汉初解决不了的“毒瘤”,直到武帝时才得以根治。治国安邦的方略也因此求之于郡县制了。郡县制如何呢?唐人柳宗元在其《封建论》中,有精辟的见解。毛泽东也评价“百代都行秦政法”。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晋“使同姓必王,建安于万代”的策略,最终导致了祸起萧墙的“八王之乱”;明王朝似乎也得了历史“健忘症”,同样爆发了叔侄之争的“靖难之役”。这其中的缘由,真是耐人寻味。

   唐人杜牧:“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由历史创造者说开去

 

打开历史教科书,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从头到尾下来,耳熟能详的都是帝王将相、科技巨子等人;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下里巴人”的身影则是“神龙见尾不见首”。

 

还是先来看看这样一些事实吧。

 

    火药,是那些自诩“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士在炼制丹药中,无意中发明出来的。道士这一特殊人群的意外收获,可谓“种豆得瓜”!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则是另一类不起眼的平民所为,所谓“英雄起于草莽”是也。

 

    造纸术更是由最受人鄙视的宦官所改进;而指南针的出现,肯定也不是帝王将相所为。外国此类例子也有很多,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其身份仅是一技师而已。

 

从以上的例子中,似乎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科技发明创造好像是普通民众的专利。历史上的另外一类人,即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在特定时期也同样对社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如孔子、秦始皇、祖冲之、哥伦布、拿破仑、爱因斯坦等等。

 

综上所述,历史的创造应该是普通民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完成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创造历史的普通民众和杰出人物,就不应该一类被雨打风吹去,而另一类享受永垂不朽的待遇。我们的专家、学者不是没有此观点和眼力。既然如此,为什么在编写教材时,总是“厚此薄彼”呢?所以,专家、学者应把眼光移到芸芸众生的身上,多关注和研究他们的生活生产,因为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历史主人的一分子。只有这样编写出来的教科书,才能接近原汁原味的历史,才能贴近现实生活和走近学生,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义。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深圳清华实验学校高中部  邮政编码:518126

 

张俊海,男,硕士学位,中教一级,曾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政史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