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振海:浅谈近代社会生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材料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的材
庞友海:高三历史复习教
张俊海:我的教学随笔二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庞友海:新情境历史材料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最新热门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几个问题的深层认识

时间:2009-10-18 17:55:23  来源:郭湖海
 

 

对中国古代经济几个问题的深层认识

湖南常德市第一中学  郭湖海

 

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归根到底是受经济发展、尤其是受生产力发展制约的。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

中国古代主要出现过以下几种土地制度:一是井田制,即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二是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的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汪洋大海。春秋时期,一部分奴隶、平民以及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贵族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私有权,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制经济一样,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大致有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表现形式。新莽的王田制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屯田制在中国许多朝代都实行过。均田制主要在北魏、隋唐时期实行,其主要特点有: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和劳动力,这是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不触动贵族地主的利益;受田农民必须纳租调服役。

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的现象,它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是,社会生产萎缩、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量加重,从而导致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有远见的封建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一是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二是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固统治。但封建统治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地主阶级所谓抑制兼并的政策和措施,只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对于那些过于影响统治稳定、影响财政收入的现象,作一些限制,它当然只能缓和土地兼并的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唐后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奠定了基础,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主要产地;五代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稳定地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正说明了江浙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

    这种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原因是:①长期的战乱给北方经济以剧烈的破坏,而相对稳定的南方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北方大量人口的南迁,既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带到了江南。③开发较早的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黄河水患日益严重,而开发较晚的南方自然灾害较少,自然条件较优越。

 

  三、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特点及在不同时期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系指小商品经济,它存在于任何封建社会中,但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土地私有、较早成为商品而可以自由买卖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重要特征。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土地已经成为商品,到封建社会晚期,土地买卖已成为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而成为商品,就使中国封建社会的部分农业生产,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并对中国封建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生产者主要是农民。中国古代几个主要的手工业部门长期被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产业主要供封建统治者挥霍,而不能成为商品。而中国封建社会的自耕农和佃农,拥有或租有小块土地,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经营;他们有支配自己的劳动、拥有自己的财产、购买土地和其他财物、出卖自己产品等自由;他们从事的生产又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当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他们的产品超过自家所需时,就有条件和有可能把剩余产品(包括农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和其它副业产品)投入市场而成为小商品生产者。③货币较早地介入交换。随着我国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王朝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货币制度就建立起来了,到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在更大范围内流通,有利于我国封建市场在较大范围内形成。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人中的比重逐步增大。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四、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这一政策明确提出,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初期保证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但是它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这一政策,就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失去了其存在之初的进步性。历史表明,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资料来源:再萌园网)

 

历史课程网系纯粹公益性历史教育网站,除本站原创及作者惠赐大作以外,本站图片文字等信息均由其它网站收集整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来信(ncct@china.com.cn),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