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北京明皇粮仓免费开放 …
江西华林宋元明造纸遗址…
众多讲坛成市民“精神粮…
关于宋元时期广告的文化…
济南市河道工地挖出一处…
宋元时期的风水名流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
宋元文学艺术与关羽信仰…
宋元小说话本志疑
刘辰翁父子与宋元之际江…
最新热门    
 
宋元粮仓、释迦古寺等古迹被毁 责任在地方政绩错位

时间:2010-9-5 12:27:20  来源:不详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镇江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的事件。 
  一座为当地百姓引以为荣的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释迦寺庙被毁了,颇具嘲讽意味的是这样的文化悲剧竟发生在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泗县。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文物古迹让位于经济建设的执政痼疾已在有些地方蔓延,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遗存也难逃此劫;二是文物保护法执行缺位,在一些地方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已视文物如无物,恣意妄为,任意损毁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承载着华夏民族丰富的文化,蕴含着中华大地的深厚历史,记载了中华民族先人的高超智慧和无尽风采,是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指标。按理说,作为地方政府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文化承传的使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备加珍惜文物古迹,不仅要保护好每座文物古建,还要保护好它们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目光短浅,把文物古迹与经济建设视为不可共存的矛盾体,错误地认为:文物古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要花钱保护,还占去寸土寸金的地皮,实在划不来。于是在一些地方纷纷出现损毁文物古迹、大兴楼堂馆所的怪事,镇江千年粮仓虽有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护身符”,但最终还是被毁,让位于“如意江南”的房地产楼盘的开发;安徽宿州煤矿修铁路破坏近百平方米文物遗址;广州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被改造成夜总会……
  诡异的是,不少地方政府一边漠视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肆无忌惮地毁掉文物古迹,大兴土木,急功近利地追逐土地财政收入甚至商业利益;一边又斥巨资兴建仿古建筑,制造假古迹、假文物。拆建之间,不知造成多么巨大的文化、经济损失。如此折腾,怎能不让民众痛心、恼怒?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种遗产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甚至比稀有动植物消亡还快。如今不少文化遗存正前所未有地遭到经济建设的蚕食,面临毁灭性破坏。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超过3万处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这怎不令人忧心?有关专家感慨: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来的文物,最终却毁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发人深省。看来,越是经济高速发展,我们越要坚守住文化传承的血脉。
  地方政府如何坚守?专家建言,一方面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规,问责那些不负责任、鼠目寸光的地方领导;另一方面严格审批,凡是涉及文化保护的开发项目,必须报经上级文保部门审批。从法规、程序等制度层面规范固然在理。但笔者以为当前比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态度真诚,遗存是一个民族承载文化的符号,要发自肺腑地对其有着内心的敬畏和尊重;二是定位准确,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里说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承传的不仅是有形的遗存,还有绵延千秋的文化。保护好文物古迹是地方政府的神圣责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