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当代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
我国考古发现隋唐胡俑约…
益阳城市文化特色及成因…
关于从我国古代待论家的…
从“以西例律我国小说’…
论我国媒介发展现状
最新热门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周和平在浙江杭州图书馆的讲演

时间:2010-9-9 10:52:01  来源:不详
具个性化。可以说,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学习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社会教育的最高学府,承担着提高市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滋养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责任,影响着城市精神的凝练,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人的城市化需要图书馆

   

    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向乡村扩张,过去的农民变为了市民,另一方面使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实现了职业与身份的双重变换,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员。这两部分人群共同构成了城市“新市民”。

   

    尽管这些新市民已经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实现了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的身份转换,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社区”,原有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变,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归根结底源于以农村和农民为载体的村落家族文化与以城市和市民为载体的城市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是这些新市民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完全适应城市文化,从而从城市边缘人群真正转换为城市市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秉承开放、平等的人文精神,成为促进人的城市化转换的一个重要阵地。

   

    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所宣称的那样:“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在我国,各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深圳一市就拥有劳务工图书馆(室)近100家。各级公共图书馆向农民工敞开大门,提供没有门槛的与城市文化互动的场所,使城市外来人口可以通过图书馆及其所组织的文化活动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激发农民工积极融入城市的意愿和努力,使他们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城市文化、适应城市文化,学习和接受与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不断调节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最终促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

   

第三,建立社会交流平台需要图书馆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在城市化背景下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诸多方面的改变。过去,村落是人们生存的环境,人们几代同堂,同族居于一地,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家庭成员之间由于存在血缘关系,“血浓于水”,家庭组织成为一个内聚力很强的非常稳定的社会组织。此外,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邻里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强调邻里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然而,城市化进程使“高楼、围墙和深院代替了村头看到村尾,鸡犬之声相闻的田园格局”,家庭逐渐变小,邻里关系日趋淡化,经常是同住一栋楼里,邻居间却互不认识,躲进小楼成一统,每户家庭都封闭在一个空间里,居民之间十分融洽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这种人际关系的冷漠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信任,社会组织原有的内生规则,包括道德舆论约束都不再有效,社会缺乏凝聚力,公民缺乏公共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