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
“诗歌:古典与现代”研…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
山东大学将国学修养纳入…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甬…
吴越石:大学教师,不是…
“清末民初的中日关系”…
“反思启蒙”学术研讨会…
最新热门    
 
复旦大学校长痛批教育功利化:教师浮躁 走穴成风

时间:2010-9-21 11:20:58  来源:不详
师感受大学文化,逐渐摆脱多数人出身于应试教育体系的“先天不足”,以便给中学教学带来启发。

 

  “不论是大学自主招生,还是哪个公司、行业招聘人才,往往录用的其实是那些综合素质良好的人,而不是只具有某方面特长的人。超越知识的教养,才是教育的根本。”郑方贤认为。

 

  “多些对人的关注,立足人的终身发展,更多从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教育者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鼓励社会实践。”这是杨玉良、徐淀芳等专家共同认可的培养创新人才之道。  

 

  “在整个教育里头,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活动能力,更要丰富他的思想。”杨玉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