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郝华:永远的《红楼梦》
吴乃华:鲁迅如何剖析国…
戴锦华:中国电影是否需…
美术老师程晋华:我要对…
林少华:翻译不同于刷锅…
“最早委员”邰丽华:欣…
清代法国“科学传教团”…
学者汪宏华:即便曹操墓…
林同华:“宗白华研究专…
林奕华:琼瑶的女主角个…
最新热门    
 
翁敏华:中秋节与“月下踏歌”

时间:2010-9-22 9:03:21  来源:不详
表演的看客

   

    中国人自古就能歌善舞,复兴中华文化,恢复全民能歌善舞的特性也应是题中之义。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随着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国人的精神面貌渐渐活跃起来,节日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民众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去年101日晚,在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国家领导人来到各族人民中间,手拉手、肩并肩,跳起《青年圆舞曲》。这一动人场面把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种踏歌活动。

   

    节日文化是全民性质、狂欢性质的。过节的时候,老百姓不应该只是看客、只是旁观者。节日文艺的核心不是专业演员表演歌舞、戏剧,而是像踏歌这样的群众活动,它们“一般说也不属于艺术领域”,而“处于艺术和生活本身的交界线上”(巴赫金语)。踏歌最好不要在舞台上进行,舞台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若现场已有舞台,那也可以台上台下一起踏歌,专业演员与观众们一起踏歌。踏歌的无等级性、宣泄性、大众性,非常符合狂欢气氛,非常有助于和谐场面的达成。

   

    正因为此,踏歌这种看似无甚难度的群众文艺形式,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韩国中秋等节日里必行的“亢亢水月来”,是由中国传入的古踏歌经过民族化改造而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