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
关于安徽省黟县文化遗产…
关于从我国古代待论家的…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
关于苏轼的杜诗诗史批评
中关于国古代佛经译场对…
关于元诗法与唐诗批评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
关于王维山水诗的创作心…
最新热门    
 
关于定9月28日为“尊师日”的倡议书 发起人:杜维明 陈来 郭齐勇

时间:2010-9-29 11:09:13  来源:不详
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他不是遁世主义者,也不是末世主义者,而是对人类怀着极大的热情与信心:“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而且,他的人文关怀不仅仅限于当时的华夏,因为那时出现的“天下”概念已远远超出中原地区的范围。孔子曾经想去九夷居住,那是被人们认为极其落后的地方,他却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见,夷狄在孔子那里不仅仅是种族的概念,而且更多地具有文化的意义。人们常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来说明孔子的民族歧视,这是极大的误解,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夷狄尚且有君主,哪像我们华夏君不君臣不臣的呢!”另外,有人批评,认同社会等级的儒家文化使得中国没有开发出市民社会;不过爱德华·希尔斯,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曾明确指出,孔子是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倡导者。英文的“civil”,其含义有三:一是文明而不是野蛮;二是文而不是武;三是民间而不是官方。这三个含义都包含于孔子的文教之中,而且希尔斯教授认为,孔子这一价值取向实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首创。

 

    第三,从历史传承上来说,孔子虽然有入世的愿望,但同时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从而面向未来,致力于整个人类文明的传承。孔子删《诗》、《书》、订礼乐,损益三代,整理以往的文化,正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尧、舜、禹三代的理想也是为改正当下的现实。正因为礼坏乐崩,他才力图恢复周代的雅乐,使人能够受美、善之溉泽滋润,成就自我,乃有“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之说。可惜的是,当时的社会、国君并不能接受他的学说。孔子并不以此为意,因为他高瞻远瞩,既竭力转化现世,也把目光投向未来。而且由他发起、经由孟子宣扬的士的人格和“以德抗位”精神,也深刻影响了后世。比如《春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可知这寄托了孔子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于未来的期望。

 

    最后,从根源来说,孔子不仅体认到内在的“仁”,还体认到超越的“天命”。这是创造性的飞跃,是人作为宇宙大化的“共同创造者”(co-creator)参与了天地万物的创生过程。孔子从天道出发,来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这就是根源的正道,是儒家的信念。面对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