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解读中国儒学热兴起…
专家:大师的作品可以改…
“夜郎之争”恐再起波澜…
中日专家拟联手对泥河湾…
河南老专家:文献中没有…
专家谈西安大明宫遗址:…
专家研讨:秧歌剧将推向…
专家:巫文化是“母亲”…
天文专家支招:小型天文…
民俗专家:传统节日生命…
最新热门    
 
专家:保护旧城应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时间:2010-9-30 11:57:47  来源:不详
世博盛会迎来全球嘉宾,在他们眼中,上海的市井里弄生活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昨天举行的“共寻石库门复兴之路”论坛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重新审视城市保护与发展的良好契机。共同守护石库门,留住这独一无二的“海上风情”,已成当务之急。 
  价值:凝固城市之美,延展城市文脉
  很多上海人记忆中都有这样的片段:房前有天井,夏夜乘凉、冬日孵太阳,让人与自然更加亲近。清晨,被窝里就能听见亭子间阿姨下楼上班,皮鞋“笃笃”响;傍晚炊烟升起,孩童们在弄堂里跳橡皮筋,各家大人从一个个窗口探出头来招呼他们归家吃晚饭;夜深人静,弄堂口的柴爿馄饨飘着温暖的香气……在阮仪三看来,石库门这一老上海代表性建筑浓缩了市井生活点滴,凝固城市之美,更是上海走向未来的底气之一。
  专家指出,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一种居住房屋,也是旧上海最多、最普通的老百姓住房,至今全市还留有数十万幢石库门房子。这些石库门房子衍生了上海的文化,留存了上海的记忆。它见证了上海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城市居住模式的变化,即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变成了里弄,容纳更多人口的同时,又保持了亲切宜人的人性化尺度。与此同时,石库门中西合璧,合理地吸收了外来的西方文化,又创造性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统计显示,上海曾有石库门里弄9000处,占市区住宅总面积六成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在抗战爆发后一直未有妥善修缮。阮仪三说:“从建筑特色、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上来评论,石库门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市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好好珍重留存。”
  在高楼日益增多的今天,石库门建筑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 “保存记忆”。若能让高楼大厦与石库门群落更好地融合,形成 “高低结合共生”,构成上海独有的城市轮廓线,无疑将令城市更为参差错落,带来形态多样之美。
  原则:“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一说到上海的石库门,很多人就去看新天地。上海的里弄改造是好事,但我反对拆光了重建。”阮仪三将石库门比作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让他延年益寿,而不是违逆自然,返老还童”。
  专家指出,“新天地可以有,但是你得先有原汁原味的东西,然后才有新天地。”他认为,居住其中的上海人家才是石库门房子真正的灵魂,对旧民居建筑群的更新保护应以修缮为主,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疏解居住人口,来给石库门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旧城保护,绝不能做成‘房地产项目’”,阮仪三说,如把历史建筑保护、旧城区保护看成炒高地价、房价的跳板,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会给真正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街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阮教授表示,尊重旧城区、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不是反对建高楼,而是从旧的文化中滋养出新的文化,这才是保护旧城区、保护历史建筑的核心内涵。旧城的发展应尊重城市现有的建筑和肌理,对于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和街区要加以保留,要保护老上海的里弄特色,根据具体情况,建筑内部可以设施更新;对于已经破败和没有价值的建筑可以拆除重建。
  不妨让这些“城市记忆”,成为城市发展独一无二的底蕴。其历史文化价值,将为当地的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贡献无法估量的价值。十多年前,美国“苏荷”只是个废旧工厂区,正是这些旧厂房、旧街道,以其特有的历史积淀、人文脉络激发了人们的灵感,吸引一批又一批艺术家、设计者们到来,历经多年发展,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