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解读中国儒学热兴起…
专家:大师的作品可以改…
“夜郎之争”恐再起波澜…
中日专家拟联手对泥河湾…
河南老专家:文献中没有…
专家谈西安大明宫遗址:…
专家研讨:秧歌剧将推向…
专家:巫文化是“母亲”…
天文专家支招:小型天文…
民俗专家:传统节日生命…
最新热门    
 
专家:保护旧城应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时间:2010-9-30 11:57:47  来源:不详

  举措:政策引导与全社会投入并重
  数据显示,在新加坡有5300多幢老建筑被列入保护范围;在纽约,凡稍有意义的近代物品,几乎都挂上了“纪念建筑”标签。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保留自己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记忆和个性,成为全球大城市共同的课题。
  近年来,上海坚持探索对石库门的保护与更新,如划定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严格保护。但保护与更新如何因地制宜,真正破题,仍需审慎的政策引导与全社会共同投入,在税收、土地政策、经费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保护的长效机制。
  在法国,1975年开始实行住宅改善计划,将保护区内的传统住宅纳入国家资金补助计划中,通过国家补助作为启动基金带动地方和个人的资金投入,对业主提出鼓励性政策,这一“三方出钱出力”的政策,对法国城市旧区的复兴修缮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意大利政府近年来平均每年的遗产保护经费约为40亿至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德国黑森州每年都有专款用于旧民居的保护和修缮,2007年一年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费用约为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其中还不包括大型文物建筑的修缮。
  专家建议,所有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是在进行中、发展中的,因而对它们的保护,也应是动态的。譬如,有些建筑至今结构良好,只是辅助功能落后了,只要稍加修整,就完全可以适合现代人继续居住。还有不少老建筑,既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纪念地,又是开展文化旅游观光,甚至国际交往活动的上佳之地,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功能开发和利用,不仅不会影响对它们的保护,而且会促使更多的人关心它们,使它们保护得更好。  
    本报记者 彭德倩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