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人文学者不可丢“三气”…
针灸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
“网络时代与中国文字研…
三千学者为博物馆找“活…
学者热议科研怪象:哪个…
陈鹤:著名学者的遗藏宜…
两岸学者研讨“朱子学与…
社科院学者表示中国青年…
民俗专家建议梳理新节日…
程章灿:学者周勋初的魏…
最新热门    
 
专家学者屡遭公众质疑 知识分子社会责任引热议

时间:2010-11-22 12:58:17  来源:不详
 

  雷颐:中国传统社会是“身份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存在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皇帝高高在上,其他皆为其“臣民”,没有独立的人格,个人权利观念严重匮乏。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与知识分子有某些类似,都是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但中国的士的职责不是入世做官实际从政,就是维护社会统治者的正统意识形态——儒家意识形态的捍卫者。“士”是社会体制和规范的捍卫者,就此而言,“士”与“知识分子”有着本质的不同。

 

“知识分子”概念需要科学化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对“知识分子”有多种理解,怎样看待对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李德顺:在我们的生活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常常引起人们的一些异样感觉:有说知识分子是人类的精英,应该和圣人天使一样神圣灵验;也有说知识分子不过是社会肌体的“皮上之毛”,无足轻重……总之在仕农工商各界中,知识分子似乎属于“另类”。

 

  主持人:为什么会对知识分子产生这种特殊化的感觉?

 

  李德顺:这种将知识分子特殊化、异己化的感觉,源于一种非科学的意识形态。中国原本没有“知识分子”概念,但自古以来就有对读书人角色和使命的特殊规定,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凡此种种,皆是要知识分子做“君子”、“大人”、“圣人”,或为忠臣、良相、帝王之师,总之是不要做普通的平民百姓。这种取向,既造就了一些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也造就了一些人的特殊身份意识。如果“知识分子”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