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热议科研怪象:哪个…
陈鹤:著名学者的遗藏宜…
两岸学者研讨“朱子学与…
社科院学者表示中国青年…
程章灿:学者周勋初的魏…
杨明贵:文学教学者的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
浙江学者:曹操下葬时称…
鲁奖作品被军事迷挑错 …
学者研究称曹操下葬时称…
最新热门    
 
三千学者为博物馆找“活”路

时间:2010-11-15 11:26:36  来源:不详

12日落幕的国际博协大会发表《上海宣言》

中西差距依然很大

核心观点

当我们还在强调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时,发达国家正在强调博物馆的社区化和无边界化,使博物馆无声地融入到社会的和谐中,消弭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断层与文化裂缝

被誉为“博物馆奥林匹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二届大会,12日在上海落下帷幕。6天的会期内3000多名中外学者参与的数十个分论坛,为中国博物馆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参照。

虽然,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博物馆飞速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想要步入一流博物馆国家行列,还得走多远?

理念差距——

中国:搭建教育平台

西方:消弭文化裂缝

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常务院长奥奎·恩威佐,每年为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策划专题展。作大会主旨发言的他直言不讳:中国和欧洲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课题也截然不同。

他认为,“在欧洲行走,宛如走在一座鲜活的博物馆中,建筑和生活方式都已经保持了一两百年。那里的人们自己也觉得代表历史。”然而,在中国,情况截然相反。广州、成都、杭州、北京、上海,处处如同巨大的工地,兴建机场、高速公路、各式各样的摩天大厦,到处都是现代化甚至后现代的文化景观。“中国的城市显然还没有想到把自己定位于成为历史的活的博物馆。”

对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认同。他以前也负责过博物馆工作,“过去我们只是把博物馆当一个仓库,当一个藏宝洞。大家比的是谁征集的文物多,谁的馆藏更丰富。而那时,西方已经完成了通过博物馆对公民进行教育,实现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阶段。这些年中国博物馆通过实行免费开放,正在由物及人,将博物馆变成一个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