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国内外专家对话“百年儒…
许嘉璐:做好与世界文明…
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
试论中国传统史学在中国…
试论检查权改革与儒家文…
试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
城市化与核心价值的文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不支…
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遗…
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
最新热门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会通与融合

时间:2010-11-26 11:56:43  来源:不详
哲教授认为,儒家思想的神圣性不仅体现在其兴旺发达的群体的根基之上,而且体现为一种受生活经验启发而获得的生生不息的品质。台湾“中央研究院”李明辉教授则从儒家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关系入手,指出孔子并未直接挑战传统的天道观,而是藉由道德意识将它人文化、内在化。若要将儒家视为一种宗教,它只能是一种无宗教形式的道德宗教,为个人提供一套可供选择的安身立命之道。

儒耶间互融、互补、互涵等关系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拜舍尔大学的斯图尔特(Mel Stewart)教授通过对古代中国、希伯来以及基督教的一神论分析指出,孔子、耶稣及保罗推进了尊重他人及他人信仰的“黄金法则”,而这种尊重将导向现代社会中宗教多元主义与文化多样性的宽容与和谐。山东大学的蔡德贵教授探讨了现实中儒耶文化的互补性,认为筷子——中国文化“立”有余而“知”、“戒”不足,会导致道德自律较强,科技创造性与戒律欠缺;刀叉——基督教文化催生了“知”的分析精神与科学技术,却因“立”的不足而将自然作为对立面,导致环境恶化。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托伦斯(Iain Torrance)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儒耶的互斥与互涵”的高端对话,一致认为基督教和儒家需要对彼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使这两大文化传统最终结合为“同中之立,不同之和”。

——儒耶对话的前景展望。

学者们从其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探讨了儒耶两种文明的对话方向、对话原则及对话前提等问题,为儒耶文明进一步对话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并表达出学者们对美好前景的期许。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白诗朗(John Berthrong)教授认为,世界文明“和而不同”式的共存已成为共识,仁、勇、智三种德性是儒家与其他文明和谐相处的价值论基础。韩国中央大学的梁承武教授探讨了当代韩国儒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冲突,进而试图寻求韩国儒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对话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立文教授总结了文明间对话的主要原则: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世界文明对话的指导之道;以“以他平他谓之和”为世界文明对话的“游戏规则”;以“和平”、“合作”的和合为世界文明对话的价值目标。美国卡尔顿大学赵启光教授为我们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儒耶如何对话以及儒家如何体现其宽容精神提供了构想。他认为儒家和基督教都是主张宽容的,只是都在其各自的历史现实中有很多遗憾,基督教经过文艺复兴走向今天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一家独尊中衰落,因而需要一种更加开放性的创新。清华大学张岂之教授则强调“会通”。

另外,在谈到儒耶文明对话前提时,英国剑桥大学的鲁惟一(Michael Loewe)教授认为,对产生礼和宗教仪式的各自动机进行充分的理解,是不同文化间相互包容的前提。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雅斯贝尔(David Jasper)教授主张通过“友情政治”来实现文明间的相互包容。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则认为,应该让具有温和特色的儒家中和之道在儒耶文明对话的今天流行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