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于出走与回归:西方马…
试析《伤逝》和《群鬼》…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
关于《桃之夭夭》的文化…
浅议大众文化批判的现代…
试析传媒集中化的文化批…
浅论《非诚勿扰》的文化…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
试析《补天》:创作与毁…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
最新热门    
 
文化节,大戏还能唱多久

时间:2010-11-28 11:57:52  来源:不详
,既可以请来世界一流的文化演出,又不忘儿童、学生等普及推广性的公益项目。最差的大概是那种事前没有严谨的规划和预算,事后又入不敷出,不但没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大众的参与度很低,还引来财政拮据,怨声载道。

如果我们对各地的文化节来个梳理,不难发现,事实是,更多的文化节是“王小二过年”——一届不如一届。节目日渐平庸,观众热情日益减弱,开幕闭幕式渐趋雷同,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在文化节中越来越多。

② 成功关键在哪里

主旨鲜明,独一无二,保持旺盛才有可能

在许多文化节走下坡路的时候,也有一些文化节仍然持续保持着自己初始的旺盛景象。这些文化节的成功在于主旨鲜明,独一无二。

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式上,叶小纲的歌剧新作《咏·别》登上了舞台,随后,这部歌剧立即被欧洲的一家著名歌剧院买走演出权。可以说,推出世界优秀作品,推出中国作曲家的原创,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坚持13年的主旨,正因为其主旨始终如一,所以得到了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外赞助商常年支持,也聚集了一批稳定的观众。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我们听到的中国作品首演有郭文景的歌剧《夜宴》、《狂人日记》和《诗人李白》,陈其钢的《五行》和《蝶恋花》,叶小纲的交响序曲《潮》、《西藏之光》、《长城交响曲》以及温德清的《赌命》等。而外国杰作的中国首演则不胜枚举,如华沙国家大剧院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现代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的歌剧《璐璐》,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钦克斯县的麦克白夫人》和《鼻子》。其中最盛大的中国首演当属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和理查德·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前者开创了中国舞台单场音乐会演员人数最多的新纪录,后者填补了中外戏剧交流史上的空白。

北京国际音乐节多年来还不断委约新作,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创作的《第八交响曲》,谭盾改编的《马可·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当代韩国女作曲家陈银淑创作的管弦乐曲《罗卡娜》等,都使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国舞台拥有了无可替代的位置。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坚持兴办公益节目,儿童音乐会、导赏音乐会、学生音乐会和各类普及讲座等,也为自己培育了大量观众,扩大了受众群。

让中国观众欣赏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外国观众接触中国最优秀的原创和音乐家,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平台,为北京国际音乐节铺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