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和谐与冲突:后殖民…
关于《桃之夭夭》的文化…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
关于王士祯“神韵说中文…
关于中国画教学中文化传…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
关于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中…
关于中国传统华夷之辨研…
最新热门    
 
关于出走与回归: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文化批判

时间:2010-11-28 12:03:41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人道主义;文化批判;日常生活人道化
  论文摘要:人道主义是人类发现自己的理论标志,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则主张建立合人性的社会,主张彻底的人道主义用以对抗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它们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人类生存的社会关系,推翻一切不合理制度,根除极权主义,批判绝对一体化;崇尚人的自由,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倡导个性解放;使人获得主体性地位,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在他们的理论批判中,我们可以发现和自觉建构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审美生活。

  一、人道主义的发展和内涵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部人类自我发现和肯定的成长史,人道主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古代东西方的哲学体系中,人道主义思想溯洄流长。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的“仁”、墨子的“爱”,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明确提出过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神柱上镌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都是人道主义的先声。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思潮是在15世纪后逐渐形成的,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用其指称文艺复兴精神,人文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态。它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个性发展,是冲击神学思想束缚的有力思想武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蕴涵着人权思想,他们以自然人为出发点,脱离社会关系片面地论证人的自由追求和向往的合理性,从而陷入了超时代的、抽象的人性论。这不仅在哲学上表现出人道主义的蕴涵,而且在政治、法律意义上丰富了其意蕴。19世纪以后,马克思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并强调指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由此,将人道主义推及到发展的最高阶段即我们所称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也就是我们强调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而此后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则主张建立合人性的社会,主张彻底的人道主义。它们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人类生存的社会关系,推翻一切不合理制度,根除极权主义,批判绝对一体化;抬高人的自由,突出人的尊严和权利,提倡个性解放;使人真正获得主体性地位,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尽管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将人道主义的利器应用于实践,却为艺术和美学的回归与拯救提供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在20世纪30年代,不仅资本主义的反人道主义本质暴露无遗,就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苏联,也出现了由于社会的异化而产生的对人性的摧残和打击、对人格的侮辱和扭曲等现象。因此,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由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一种新人道主义,既批判旧的资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批判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异化当做批判核心,把资本主义社会描述为一个完全与人的本性相悖的异化世界,而把共产主义社会描绘成为一个真正合乎人性的、能使每个人都具有名副其实的总体个性的人道主义社会。在他们看来,物质固然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但人类决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动物,而是一种高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生产力的发展固然可以带来人的才能的发展,却未必导致人的个性的发展,相反,往往是以牺牲多数个人、使人的个性变得扭曲和卑微为代价的。因此,许多的后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抬高人的自由,突出人的尊严和友爱,强调对人的普遍关怀;使人不仅作为阶级的人获得其解放的地位,尤其要“使人真正地作为个人获得解放或主体性的地位”;人类文明或社会解放的目标,就是要使个人或个人主义得到充分的体现,使人能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