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春兰:唐宋城市管理制…
张春根:晋商精神是三晋…
张春桥与王洪文的“婚事…
最新热门    
 
张春香:“天人合一”的生成性解读

时间:2010-12-23 12:59:26  来源:不详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成,关键在于主体之人如何对待自然,即人类对自然物持有什么样的生态观。西方近代哲学提倡科学理性(工具理性)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成为被动的认知对象,成为满足人类欲望的工具,结果是自然的过度利用,人类自命为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当然无法生成和谐。中国哲学提倡情感理性(蒙培元语)或价值理性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基于一种自然的、共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伦理关系,人类对自然界有伦理义务和责任,从而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存。宋朝张载说“为天地立心”,朱熹说“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则“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仁说》),说的就是物我如何相通,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和谐如何生成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对自然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成,应该是我们共同坚守的信念;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万物,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行动。

 

从宗教意义上的“天” 论人与自身的和谐生成

 

    宗教意义上的“天”建立在以神灵祭祀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它是早期先民们因对各种天灾人祸的不可解释而产生的对神秘之“天”的皈依。在他们的眼中,“天”就是自然界万事万物产生、形成与发展的神秘主宰者。一般来说,西周之前的天命论,仍然是一种神意论,是一种人格神的天命论。民无灾无难,是神的旨意;民有灾难,也是上天所降。但上天的降灾常常与人世的伦理道德紧密相关,如“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此时的“天命”观念中,已跃动着一种人文的精神,蕴含着一种道德的秩序。

 

    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之“天”在战国以前常常具有泛神论意义,孔子对“天”的矛盾心理反映了春秋时期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