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简述对传统武术美的定位…
浅析现代招贴设计中的传…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与中国…
关于影响跨文化广告传播…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包装…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
试析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
什么是国学传统(2)
什么是国学传统(1)
评《中国传统节日》:志…
最新热门    
 
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思考(一)

时间:2010-12-23 12:59:56  来源:不详
80年代以来,在我国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热。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学)的研究相当热闹,而且主要是讲弘扬,很少讲批判,有的甚至认为只有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能“拯救世界”,还有的认为“西方不亮,东方亮,21世纪将是儒家文化的世纪”等。又有人认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而文化传统中积淀下来的则是精华,或主要是精华。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积累下来,并不断发展。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曾反复进行过思考,有些不同的意见。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确有不同。无论从理论上或从事实上看,传统文化要广泛得多。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其中确实是精华与糟粕杂陈。而传统文化中积累积淀下来的传统,固然有好的,但不好的或糟粕则更多些。特别是君主专制制度愈益严厉和专制主义的惯性,一直到后来还看到它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那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候,旧的贵族势力衰弱,新的地方势力兴起。手工业、商业也有所发展。周天子虽仍然是“天下共主”,但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在许多方面是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思想学说(加上从印度传来的佛学)的发挥,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也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

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很长。远在商代,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其行政治民叫做“牧民”,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即天之子,“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如管仲说:“君主所操者六: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此六者,君主之所独操也。”生杀予夺,贫富贵贱,皆操于君主之手,正是君主专制的体现。韩非则认为:“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共患也。”又说:“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以其威势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生杀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掌握了生杀予夺之权势,就可以稳固专制独裁。他还提倡中央集权,认为最理想的统治形式,就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种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有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一断于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子产的“宽猛相济”。子产是郑国大臣,曾铸刑书,是法家。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子产病危,曾对其子说:“我死,子必为政。”告诉他为政当以“宽猛相济”。孔子得知后称赞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