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华简首批成果发布 提…
胡秋原学术思想研讨会举…
“古籍形制·图像·文本…
试析中国现代设计思想之…
古典诗词背后的故事:苏…
纪念叶适诞辰八百六十周…
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
古代中国如何平抑物价
第三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
吴建民:行政不要过多干…
最新热门    
 
学术如何大众化——对话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俞吾金

时间:2011-01-08 11:28:01  来源:不详
 

  解放周末:怎么理解您说的“化大众”?

 

  俞吾金:“化”字有教化、感化的意思,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融入、化入。学者在普及学术知识和观点时,其实是在为公众提供一种思考的向度、一种文化的引导。

 

  解放周末:“化大众”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学者不能一味迎合受众。

 

  俞吾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不是说学术要大众化,要贴近群众,就要跟着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走。学者要做的不是“庸俗化”而是“通俗化”,不是迎合受众而是提升受众的鉴赏水平和文化格调,要把学术上辨别是非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和思想上的敏感性赋予受众。

 

  解放周末:“化”是一个有掌控的过程。

 

  俞吾金:我认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杰出的有三个人。在中国是鲁迅,他批评中国国民性的时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批得狠,但是恰到好处,用这种批判唤醒了民众。在德国是尼采,尼采对德国人的批评也是够厉害的,但是德国人还是非常拥戴、尊敬他。在意大利则是葛兰西,《狱中札记》的作者,他通过文学批评促发了整个民族素养的提升。

 

  再看美国的《纽约时评》,其评论往往真刀真枪,不管是什么权贵的作品,写得不好就照样批评。这种严肃的批评家在当今中国很是缺乏。要知道,一个民族的鉴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