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原作与复制品对照展暨学…
继承顾颉刚先生的学术精…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
清华简首批成果发布 提…
学术如何大众化——对话…
胡秋原学术思想研讨会举…
“古籍形制·图像·文本…
纪念叶适诞辰八百六十周…
第三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
吴建民:行政不要过多干…
最新热门    
 
“学术理想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时间:2011-01-19 01:13:18  来源:不详
术规范,不仅可能鸡同鸭讲,而且难免抄袭成风,流弊丛生。

  学术自由、人格独立、讲求规范,三者不可或缺。这个“学术的理想国”不可能一下子就从天上掉下来,它需要人们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地垒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朱学勤事件”无疑具有积极的、富于建构性的意义。朱学勤自觉请求相关学术机构介入调查,且不管他出于什么想法,这等于为国内建立健全人文学术规范开启了一道缝隙。他这么做不仅为其他被举报涉嫌抄袭者树立了表率,国内学术机构也有望借此探索如何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与监督体系。这是在“汪晖事件”中所看不到的一个亮点。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不妨借助“朱学勤事件”,讨论制定一套适用于高校的学术伦理与规范。例如,学术论文该怎么写,具体到什么程度算作抄袭,该如何启动学术调查程序,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该怎么处理……据了解,这在西方大学都有成文规范,不同学科各有所不同,并且会定期进行修改、更新。如果复旦大学率先制定相关规则,就算只通行于本校,也仍然不失“开风气之先”。此外,复旦大学不妨公布详细调查过程,朱学勤也不妨将相关陈词公诸于众,这也是推动建立国内人文学科规范的一个办法。

  时至今日,“汪朱事件”已然对国内学术界造成了深刻影响。同样紧迫的一个问题是,应当尽快着手建立相关学术规范与监督体系,并纳入学术界的常规工作,改变目前这种“各说各话”的混乱格局与无聊讨论。在今天,不管这派那派的学者都应当有个基本共识:主义尽可不同,规范不可不一致。无规范不学术,遑论就此建立起“学术的理想国”。

  当然,复旦大学的结论并非最终的、惟一的学术判决书。不仅“汪案”,包括“朱案”也仍未盖棺论定。只不过,朱学勤“开胸验肺”的勇气和复旦大学的介入调查让人看到了一丝亮光,而汪晖及相关机构的“沉默是金”却使人担忧:“朱案”或将成为孤例,“汪案”却可能变成应对抄袭风波的“王道”。(魏英杰)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