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回到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
北大乾元国学新年论坛举…
上海即将推出国学经典《…
学者:国学发展不能快餐…
国学学科笔谈:经学应该…
新国学不是打着国学旗号…
“读国学会吃亏”,原因…
浅析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对…
冯天瑜:对当下国学讲习…
国学该从幼儿热吗?专家…
最新热门    
 
别因国学迷失了现代化方向

时间:2011-01-31 11:06:40  来源:不详
在人们眼中,孔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既有着中华文化高位态的普适性的价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着被后儒附加其上的专制集权落后的意识形态维度(“五四”时期所说的“孔家店”)。孔子像因其树立地点的敏感,而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品,甚至也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符号,而被赋予了超越文化自身的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味。

孔子思想的积极价值自不待言,有其时代的进步意义和思想的超越性,但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人治和对伦理政治的强调。现在孔子位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之林,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敬仰,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但不能遮蔽其思想的局限性。

一个国家要想真正保持文化独立性,走出一条健康的文化发展之路,必须在融入全球化大潮的开放中增强自己的文化竞争力,而不是陷入文化孤立或陶醉于文化部落主义的封闭中。只有增强文化竞争力才能提升话语权,才能切实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使其具有真正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民族文化的独立与对全球化浪潮的适应并非相互排斥。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并通过世界来传承,必然要用世界眼光来审视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就会偏离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而陷入自我复制的小圈子。

(范玉刚: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文学博士。)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