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对话“文学顽童”张大春…
对话“文学顽童”张大春…
对话“文学顽童”张大春…
对话“文学顽童”张大春…
学术如何大众化——对话…
“我是应用道家”——对…
2010“文化给力中国”:…
华罗庚:“文凭只能作为…
高考引入教授面试,可行…
浅析县级图书馆实施“文…
最新热门    
 
对话“文学顽童”张大春(2)

时间:2011-01-31 11:06:42  来源:不详
阵乡愁,眷村气息扑面而来;说起眷村生活的幸与不幸,张大春表示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去混帮派,没有杀人放火,却不能说眷村的经历为未来事业打下某种基础而幸运,“我不觉得任何一个单一的成长经验可以和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生比较,也就是说眷村生活经验幸与不幸,我不知道应该跟谁比。”

《城邦暴力团》,说的是逃亡的故事,而且是置于历史背景下的大逃亡;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从单纯地撤离故国,到人生意义上的种种逃离,张大春的作品里关于逃的意象非常丰富,他如此阐释:“整个台湾在1949年是一个大的逃亡,不断在内缩,本来还说要复兴中华文化,到了80年代以后已经被打得没有了,但是逃是有另外的意义的。当整个社会都是逃来的,又被整个社会先来的逃亡者融合一下,整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被全世界驱逐的‘孤儿’。回头来看,逃不能只引发一个思维,逃的譬喻拉开了,分别有两三个层次,第一是‘隐遁’,中国有很长远的‘隐’的传统;第二就是‘挫折’,不断在人生中受到挫折而崩溃;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是我们的教养很想流传给自己的子女,就像我很想跟我的子女讲道理,他们都不听,我怎么教他们就怎么躲,但是这种逃离我的状态,我身上也有,我父亲要教我我也不学……这个逃就变成一代一代传承的隔离,作为写作者我还可以给出三到五个逃的含义,但是干嘛要剥夺读者的乐趣呢?慢慢看,你会看到很多个层次的逃亡,到最后逃具有很积极的效益,到最后逃不是为了压迫和掠夺,而是要让出一个距离去产生新的世界观。”

“逃”的话题,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同为台湾知名作家的龙应台,她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用一种悲戚的笔调写颠沛流离、生死离别,同样是“逃”,这其中是否有着某种隐喻,张大春却急着将两种“逃”撇清。“我从来不认为逃是负面的东西,中国的思想史最早推崇逃的是巢父和许由,《庄子》和《史记》里面推崇逃的也完全是正面的,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所有不容我去思考的公共价值的意识。”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