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幼儿文学百年经典》面…
经典还是速朽 传统启蒙…
经典还是速朽 传统启蒙…
钱逊呼吁重读经典:阅读…
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
李景端:“经典中国”出…
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读1…
上海即将推出国学经典《…
余光中反对拆分经典:我…
重庆《读点经典》编委会…
最新热门    
 
对经典的解读多是焚琴煮鹤

时间:2011-02-27 11:22:41  来源:不详

友人送来一些鲜牛蒡,据说是极有益健康的好东西,可惜不知道怎么吃。好办,上网一查,说是不易烂,醋烹比较好。立刻依法炮制,加醋爆炒。出锅后一尝,不像是在吃牛蒡倒像是在嚼牛筋。只好再求教专业人士,人家笑说,醋烹不假,不过不是爆炒,是高压锅煮的时候加点醋,更容易烂。原来如此。

对物质食粮的追求受挫,愤懑之余,只好转向精神食粮方面寻求慰藉,顺手抄起一本自称是《论语》的个性解读的书看了起来,一看之下,不由哑然失笑,其歪解经典的程度,正恰似前面的醋烹牛蒡,基本上是焚琴煮鹤——糟蹋两样好东西。

看来,不单牛蒡怎么吃需要研究,经典怎么读,更需慎重。

关于经典是什么,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里有很精妙的论述:“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卡尔维诺的话可以理解为,经典是绘制我们文化基因图谱的基础元素,很多时候,你读或不读,它的影响都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个从未读过《论语》的人,也肯定用过或听说过出自《论语》的某句成语。

卡尔维诺基本解决了为什么读经典的问题。接下来便是怎么读的问题。

读一部经典作品,我以为第一原则是读第一手文本,而尽量避免翻译、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所有读书的人都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

然而事实总是这样,在一部经典作品的周围,总是围绕着译介、导言、解读、评论甚至是研究专著这样的烟幕和尘云。一位天才作者生前创作的可能养不活自己的佳作,身后却给无数庸人以谋生的机会,数以万计的“某某研究会”由此诞生,汗牛充栋的研究专著得以出版。最终,烟幕会散尽,尘云被抖掉,经典还是经典本身。

我这样说,并不是完全反对解读经典。一部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最大的开放性和再生性,激发阅读者的想象,和阅读者的文化内存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文化化合物,这一点,我从不怀疑。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红楼梦》来说,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就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焦大偏偏不爱林妹妹一样,经典本身的开放性和再生性决定了经典解读的多样性。

但是,经典的解读也是有底线的,就如同醋烹的牛蒡不能入口一样,歪解的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