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试论“妙悟”看严羽对古…
向古代母亲学教子:宽严…
古代驻京办蕴含文化 老…
古代驻京办蕴含文化 老…
试论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
古代宫女知多少?
古代“老同学”的恩恩怨…
古代的“租房族”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
山水之乐与古代旅游文化
最新热门    
 
古代驻京办蕴含文化 老北京会馆保护喜忧参半(1)

时间:2011-02-27 11:22:42  来源:不详

皇城、街区、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庙宇、牌楼、戏台、门墩……老北京的物质文化遗产正被人们一一拣拾呵护,但人们仍然遗忘了北京文化遗产中十分重要并已严重濒危的一个组成,那就是五彩缤纷的堪称中国古代各地“驻京办”的“会馆”及其所蕴含的文化——

现场走访

保护现状喜忧参半

旧城改造,让一幢幢富丽堂皇而又毫无个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密集的楼群遮住了阳光,分割了蓝天,也使得曾经盛极一时遍布京城的会馆隐没在市井的喧嚣之中。后孙公园胡同27号,安徽会馆,曾被誉为京城第一大会馆,如今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曲折的胡同,低矮的民居,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安徽会馆完全淹没在现代的杂乱和喧嚣里,如果不是有人不断指路,你几乎不可能目睹它真正的容颜。驻足在安徽会馆的大门前,原来的木门已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扇不伦不类的铁门。木门横卧在门口一侧,几经风雨,曾经光鲜亮丽的油漆也已剥落,只剩下斑驳的颗粒,隐约泛着点点红色。后孙公园胡同25号,安徽会馆大戏楼正门,因为私搭乱建的缘故,曾经宽敞气派的门面已被挤压成一条小过道。“大戏楼空了十几年,至今也不知道该用来做什么,又处在小胡同里,难乘地利之便。”北京戏曲博物馆主任李思谈到安徽会馆的尴尬处境时如是说。据悉,安徽会馆大戏楼2001年即修复竣工,至今已有10年,除了偶尔作为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之外,几乎一直闲置。

无独有偶,走在前门大街附近的大江胡同里,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永增厚米粥庄”的牌匾,没了“头颅”的门墩,古色古香的木质大门,一切的一切,都传达着这里丰富而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讯息。如今,这块前门外最具历史风情的古建筑群体,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三进院的江西庐陵会馆就隐居在此。生活在其中已半个多世纪的郝女士告诉记者,庐陵会馆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儿时那会儿,前院里有月亮门、影壁,还有两棵三人合抱的核桃树,如今月亮门、影壁都已消失不见,核桃树仅残存一棵,另外一棵则葬身在私搭乱建的横刀之下。后院曾有一尊佛像和一块石碑,佛像毁于“文革”,石碑前些年也被清理。身首异处的石碑,底座孤零零地留在后院,碑身则躺在冰冷的过道里,上面堆满了煤球。

会馆外,更是一片惨败景象。与庐陵会馆的命运不同,大江胡同里大量古色古香的民宅已被拆迁,北京利盛源拆除公司几个大字清晰地印在路边的铁栅栏上。走进大江胡同75号民宅,院内一片狼藉。破碎的瓦砾、满地的荒草、裸露的灰色砖墙,向世人诉说着它的沧海桑田。眼见这般光景,长期致力于会馆文化资源保护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十分激动,“会馆与街区不可分割。会馆是街区之魂,街区是会馆之境,只有整体保护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谈到目前北京会馆文化的不景气,他认为,“现在流行的做法是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