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试论“妙悟”看严羽对古…
向古代母亲学教子:宽严…
古代驻京办蕴含文化 老…
古代驻京办蕴含文化 老…
试论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
古代宫女知多少?
古代“老同学”的恩恩怨…
古代的“租房族”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
山水之乐与古代旅游文化
最新热门    
 
古代驻京办蕴含文化 老北京会馆保护喜忧参半(3)

时间:2011-02-27 11:22:43  来源:不详

未来瞻望

打包聚规模,管理塑品牌

徜徉在北京南城的胡同里,扑面而来的感受是宣南文化的六多:校园多、报馆多、寺庙多、梨园故居多、戏园子多、会馆更多。会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为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城市性格添加了深刻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会馆多达420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数量庞大的会馆文化群。但因长期缺少保护,大多数会馆都被居民占用或者处于废弃的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文化保护和市场开发,这种稀缺资源将很快消逝,体现北京大都市文化魅力的元素之一将丧失。而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市场开发“双赢”的道路呢?

“全国一盘棋,打包成规模”,在肖永亮看来,这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谈到开发利用的规模积聚效应,他认为,北京现在的会馆管理是很混乱的,有的包给一些文化人士来管,还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的东西来用,有的就分给老百姓,有的就干脆闲置,这样一来就比较分散,文化势能无法释放。对此,国家应该至少将北京的会馆资源普查一遍,系统登记造册。通过国家立法,制定规约统一管理,使它在政府或者专业的管理范围之内,这样就便于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就像嵩山少林寺“申遗”起初未获批准,后来将整个嵩山地区全部打包,形成一个整体风貌区就“申遗”成功了。会馆也可以形成一个群,也就是与周围建筑区作为一个统一规划的群体,甚至将全国的会馆联系起来,那效果将是大不相同的。

尽管现在管理起来很困难,但主要在于管理意识缺乏。参观游览不必每家都面面俱到,也不现实,但需要给人一个整体的概念。每个会馆都有自身不同的地方特色,会馆文化的传播,并不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到每一处每个点参观,而是看到一个大的品牌,一种整体的精神。“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务实也得务虚。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设计一个可以随时供人浏览的大体量、图示化、动态化的视频,将全国各地的会馆资源数字化地集中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那样观众看到的是一种真实的文化震撼力。”谈到会馆资源的规模发展,肖永亮如是说。

在记者看来,对于文物的保护应该是多层次的,不可能单纯依赖国家政府行为。同时会馆的保护也是一个聚集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良好契机。当然,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承过去旧有的文化,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又该确立怎样的市场定位以及经营方向,是值得探讨的。安徽会馆之所以隐没坊间,长期闲置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主要还在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难以实现规模开发,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只有实现积聚规模,科学管理走品牌战略,借科技、民间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使得会馆资源真正成为一颗颗点缀在城市楼宇间的璀璨珍珠,而不是沦为无情铁铲下的片片瓦砾。北京如此,全国如是。面对会馆文化在全国各地的星罗棋布,它见证的历史文化大迁徙,它承载的民族间、地域间的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