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朝靠什么确保前三代领…
汉人与满人:清朝的民族…
汉人与满人:清朝的民族…
关于黑龙江民族史研究的…
著名诗人钱谦益曾投降清…
清朝雍正契证成广东四会…
大清朝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发现清…
清朝最苦命公主:屡次改…
湖南株洲炎陵发现清朝建…
最新热门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时间:2011-02-19 10:14:09  来源:不详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近人在审视这项制度时,多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揄八股时文耗士子精力于浮文,讥讽登科仕进之人不识兵刑钱谷为何事。对于从这套制度中艰难竞奔、脱颖而出的状元,往往持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有虚名而无实学。笔者考察了清代百余名廷试首冠之士,透过对他们家世、学历、政绩、才识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这项在世界上都曾很有影响的取士选官制度有一些更具体的认识。

 

  家世出身与竞争机制

 

  清代的会、殿试,始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止于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共举行112次。由于顺治九年壬辰科和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为满、汉分榜,每科有两名状元,故112科中,共取一甲进士114名。

 

  清代科举报考,例有一定限制。籍贯无误,家世清白,非出身倡、优、隶、皂之家,未居父母之丧者,方准应试。除此之外,上自仕宦之家,下至寒微之士,均可报考。当然,求学读书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家境过于贫寒,自然无力攻读应试,但这并非政府规定的报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