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争鸣,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
刘心武大胆“续红”也是可以理解的。处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作家理应拥有选择和驾御题材、内容、样式、风格的自由。既然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其续作就层出不穷,作为作家、红学研究者的刘心武当然也有“续红”的权利。俗话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刘氏的“续红”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需要经过广大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黄金早晚总会发光,瓦釜雷鸣难以长久。现在消息刚刚发布,书还没有读过,社会舆论就“冰火两重天”地炸了窝,岂非空对空的臆测和妄评?我们当然期盼刘本能超越高本,使所续部分与原作水乳交融,成为一个完整鲜活的艺术生命。但续作不能是强弩之末的补白,而应是牵动全身的再创造。老实说真担心续补后的《红楼梦》过分致力于索隐探佚,谨毛遗貌而失神。
刘心武先生已经成为开场的“续红”大戏的主角,但他又一再自谦地称自己为“边缘人”。有趣的是这个“边缘人”却偏偏热衷于到万众瞩目的风口浪尖“弄潮”。他口头上表白说:“我就一个退休老头,凭着兴趣干点事,不必惊动那么多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将心血结晶沉淀打磨,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笔者注意到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我想过,书一旦上市,我的苦日子又来临了!”欣慰之意、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怀揣着这样的动机和心态,恐怕是很难“进入曹体”的,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的“精、气、神”更显得格格不入。
别用小说印证历史
薛若琳(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