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冯玉祥巧“卖”国宝筹集…
王军荣:删节经典删不出…
倪国荣:为人宽厚的赵匡…
泰山发现冯玉祥小学旧址…
傅佩荣:中西方文化差异…
黄国荣:新书不打折有利…
徐大雯刘晓庆律师富敏荣…
失落的光荣:后三套集成…
最新热门    
 
冯玉荣:清初士人身份认同的危机与调适

时间:2011-03-21 11:51:55  来源:不详

明清易代,士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抗、降清、身隐、心隐。朝代的更迭造成士人群体的分化,有清兴早期在东北入仕的士人、清初立之降士、反清之士、明亡之遗士、清开科举后之新进之士。在明清之间的政权之争、文化比对的情境下,士人身份、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士人均表现出焦虑心态以及无所适从。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填平不同选择的士人之间的沟壑,对于清初士人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朝代嬗替之际 彷徨无状

 

  异族的入侵,特殊的环境,导致清初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王朝认同更为混乱,降服“蛮夷”、忠于正统文化还是忠君,清初士人比以往朝代更替时更加矛盾。国家认同讨论的是人们对于国家的归属感的状态、性质和表达方式等问题。姚大力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中认为: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国家认同主要发生在参与王朝国家统治体系的官僚群和作为国家候补官员的读书人中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初士人的身份认同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明末士人的生活在明清朝代鼎革之际出现了重大转变,不管是“经世济民”、“内圣外王”的政治抱负,还是逸乐的“游侠之风”,都荡然无存,转而成为了生存之难。吴伟业二十三岁高中榜眼,科举、仕途均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为“天下荣之”,到清初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并为出仕清朝而困扰不已,面临种种困境。吴伟业的生活转变,正是明清鼎革之际士人生活的真实反映。吴伟业临终时,“自叙事略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殓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 ‘诗人吴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铭于人。”出仕新朝这不仅仅是只关乎士人个人志向的选择、政治态度的坚持以及气节等问题,还关系着士人生存乃至整个士人家族的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