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传统民俗式微 西安学者…
复旦大学首推网络公开课…
雷泓霈:不妨多一些“慢…
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
青年人文学者做学问咋就…
从草根学者到研究专家—…
内地和香港学者作家研讨…
学者:民俗土壤消失 传统…
学者批刘心武续红楼:结…
学者解释略萨对文化身份…
最新热门    
 
学者:盼有底气留住“学术种子”

时间:2011-04-08 12:44:41  来源:不详
,博士进校后就是讲师,两年内基本可解决副教授职称;现在,不少高校的副教授名额已满,腾不出空就没法晋升新人,甚至出现了晋升副教授比晋升教授还难的局面。讲师收入不高(有的名牌大学讲师月收入3000元,有的补贴高些,可达到4000元),申请课题、基金的希望更是渺茫——很多课题的申报门槛就是副高职称,这样,青年教师的研究工作得不到经费支持,甚至找不到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若说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计划、跨世纪人才、教学成果和教学名师等的评选,他们基本无缘。

 

  生活清苦,发表科研论文得交版面费,为使用仪器设备要想办法到外单位与人合作,不付费用就得无偿打工……如此重压之下,有人另谋高就,有人选择搞第二职业、“创收自救”。当然,还有相当多的青年教师忍耐着奋斗着,他们“给我一个空间让我发展”的强烈呼声,很悲壮,也有点悲凉。

 

  想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珍爱正处在事业起步阶段的高校青年教师。他们有志向、有干劲、有活力,也有创造力,重压之下却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这不仅会影响个人成长、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未来。

 

  真心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当我再想留人、进人时,能有十足的底气与自信!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