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周海婴谈文学与写作:发…
全球史视野下的儒学传播…
全球史视野下的儒学传播…
全球史视野下的儒学传播…
2000年3月21日 著名史学…
专家谈沈阳国宝非遗传承…
史学可以娱乐化吗——兼…
冯骥才吁人文知识分子声…
社科院李河:在现代社会…
中华文化智慧为何化不掉…
最新热门    
 
社会史视野下的清代皇权与世家—读台湾“中央研究院”赖惠敏教授新作

时间:2011-04-13 15:20:39  来源:不详
>

 

    赖教授说:“当政权转换时,个人到底要为自己争得千载声名,还是要为子孙铺下平坦仕途,的确是一大抉择。选择降清者多,当遗民者少,因为士绅在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就是说,本人可以对新王朝采取不合作态度,并以此为自己争得名节,但却要倾其所有地鼓励自己的子弟读书应试,然后在新王朝出仕入相,从而光宗耀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是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再进一步问的话,那就是在历史大转折的时代,那些士大夫是把国看得比家更重要,还是把家族亦即世家的延续,看得比国更重要呢?这已经触及到中国历史中某些很深层的东西了。

 

    这个提问的直接结果,是使得处于“国”与具体的“个人”之间的、以往被忽略的“家族”被凸显。我认为,这正是本书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之一。

 

    赖教授近年来更关注的问题是清乾隆朝的内务府,已问世的多篇论文都与内务府的财政有关,是以往治清史者不愿碰或不敢碰的内容。至于不敢碰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史料为数甚巨却十分庞杂琐碎,若想掌握需要具备两个功底,一是清代制度史的功底,一是涉及财政,便要有经济史的功底。但具备了此等功力者却来做这个并不被学界重视和看好的“内务府”,又会被视为事倍功半,颇不值得。因为根据一般了解,内务府这个题目又小又偏,孰不见国家编纂清史,根本就没专门为内务府立项么。

 

    但赖教授却不计得失,知难而上,十余年间不畏寒暑,矻矻埋首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浩繁档案中间。她的内务府研究,就建立在这样一个坚实的档案基础之上,也因而能够发人所未发,而且一旦有所发,便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