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访语言学家:母语的尊严…
“宝黛体”靠红楼语言走…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
台北孔庙举行“春祭” …
学诚法师八种语言开微博…
台北孔庙举行春祭 五种…
台北孔庙“春祭”:五种…
光明网语言现象网络调查…
网络语言能否“转正”
最新热门    
 
访语言学家:母语的尊严是一个国家的一大基石 (1)

时间:2011-04-13 15:21:51  来源:不详
告,感觉到报告的内容跟帮助韩国学生解决掌握汉语的问题存在距离。我以为,这种感觉的产生,是由于理论与应用实践相互脱钩,理论的套路和应用实践的需求没能连成一条顺畅的轨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原则,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一原则永远不会过时。国外理论的引进,是发展中国语言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包括语言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引进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接下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这就是本土化。

一种理论,引进以后,一定要让它在中国的土壤里定根生发。根深才能叶茂。墙头上的植物,没有深根,因而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近来,我经常阅读《中国社会科学报》,印象是许多学科,包括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都在本土化上狠下工夫。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是否也要考虑外来理论的本土化,使之实现和应用实践的接轨呢?这应该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