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精神家园三人谈(1)
精神家园三人谈(2)
慎独是灵魂家园的需要
怎样让礼回归精神本质?
红学大家周思源:文化热…
传统精神的低调回归:看…
林劲松:“玄奘精神”的…
继承顾颉刚先生的学术精…
沪剧艺术家茅善玉:艺术…
《三言二拍》显大众精神…
最新热门    
 
精神家园三人谈(3)

时间:2011-04-18 12:18:41  来源:不详

精神家园的“实然”与“应然”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目前各种说法和姿态都有,但总的感觉是:“体检”和“诊断”未明,却开了很多“药方”。

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谁的精神家园?你得把主体加上。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民族共有的精神归宿和精神支撑。我倾向于认为,从大体的实际来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连续不断地生存和发展,起起伏伏,并没有离开这个家园。中国人从来就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一直在支撑和引导着中华民族:过去,它曾经使我们民族辉煌过;后来,因为它本身的弱点,使我们民族一度衰落;而现在,它又支撑和鼓励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总之,走过曲折路程的中华民族的命运,就是在不同阶段上反映着我们共有精神家园的面貌和状态。我们现在遇到的困惑,是时代性的、历史性的。困惑不应来自精神家园的丧失,而是来自对它本身的反省、更新和升华。

今天来看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就要知道,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几千年甚至几百年前的那个样子了。例如就大陆地区的文化来讲,其中既有几千年民族融汇的文化,也有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的介入,还有当代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它们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互相交融,互相结合,拧成了一股。如果没有一个历史的、现实的整体视角,看见这种情况就会迷失方向,不知其所以。

从“实然”的意义上理解“精神家园”,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片精神的大地、文化的土壤。这块土地能够容纳、滋生各种各样中国自己的东西。它在不同的季节可以生长出不同的意识形态来。不管生长出什么形态,只要是这个土地上生长的,就是它的。因此我们要耕作经营好这片土地。但是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不承认这土地的存在,只把某个季节里生长出来的作物当做家园本身,就会肢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销蚀真正的文化主体。

例如,有人说科学民主完全是西方的东西。这就是只看见了果实,却忘记了树木,更忘记了土地。依我说,五四时期引进科学和民主,是用中华民族的尺度,从西方的很多东西中挑出了适合我们、我们该做和能做的东西。西方的东西有很多,我们只挑选了这两个,如今我们又选择了法治。总体上,这种自主选择就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一个表现,是一种主体性的行为。无论是五四以前还是五四以后,无论是现在的复古还是有些人的西化,其实都是中国式的思维,都是中国文化的某种反映。包括五四当年的反传统行动和鲁迅这样反传统主义者。曾有人问鲁迅:你劝青年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是什么意思?鲁迅回答说:就像我抽烟喝酒多了,所以劝年轻人不要抽烟喝酒,就是这么个意思。可见传统并不是单面的,它还有另一面,中国式的传统和反传统,都在中国传统之内。最反对传统的人,往往他本身正是受传统影响最深的人。而真正在中国传统之外、非传统的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