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今天我们读什么?(2)
今天我们读什么?(1)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中国孝文化:我们的家长…
中国孝文化:我们的家长…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文学带给我们什么?“冰…
鲍鹏山:孔子是一种道德…
鲍鹏山:孔子是一种道德…
鲁迅之子周海婴今天凌晨…
最新热门    
 
今天我们读什么?怎样读?——北师大教授张柠谈读书、择书的智慧

时间:2011-04-23 11:16:43  来源:不详
,也是从提高自己的择书水准开始的。这种水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漫长的关注、反复的比较。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比如,王道乾翻译的杜拉斯、耿济之翻译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等。这些专家在你没有阅读原著的能力时,是可信可靠的。此外,还要多关注相关信息,咨询真正有鉴赏力的专业人士。

 

    问:图书排行榜上的宠儿往往不是您所提到的“经典”,这就造成了“经典”无人问津,而大多数畅销书都只能火一阵子,难以成为“长销书”。畅销书值得读吗?

 

    张柠:对畅销书不能“一棍子打死”。面对畅销书和大众阅读,传统文学评论常常粗暴地给它一个价值评判,说这是黄金或是垃圾。在评价大众阅读时,我们应该放下针对专业学习的判断标准,给予其一定的宽容。

 

    通俗地说,读书与其他消费行为的共同特征在于“缺什么补什么”的心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战争的缺席导致人们对英雄好汉的崇拜心理无所依傍,文艺创作继续沿袭战时思维,“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八十年代之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社会思潮下,文学创作十分活跃。而今天,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反而造成了情感隔阂、内心空虚,因此,《山楂树之恋》出来了。它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时代症候,缺纯情,补纯情。事实上,“山楂树”所描绘的那个时代也许并没有那么清纯,但是,人们却愿意相信这种简单。

 

    还有一种原则叫“多什么删什么”,也就是创作手法上“做减法”。删减的重点就是那些特别复杂的叙事技巧和语言游戏。去掉了它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