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史知识》杂志社主办的“历史中的中国女性”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约20余位学者围绕儒家文化与女性、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女权观念的兴起与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当今国学、儒学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与会学者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儒家的女性观以及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女性生活的影响。高世瑜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与妇女——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在性别制度建构中的作用》的论文。她认为,先秦时期[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各个学术流派关于性别制度的主张是基本一致的,即都主张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后来人们将这种主张归于儒家,是因为儒家整合了当时通行的性别文化(这一工作是由汉儒完成的),所以儒家只是整合者,而不是发明者。段江丽在《传统女德规范的现代价值》一文中认为,现代以来,我们一般给予传统女德规范以负面评价,但事实上,传统女德观念包含了很多今天仍值得肯定的内容,“这些观念塑造了无数优秀的妻子和母亲,如果没有贤妻良母,我们中华民族整个的历史都不知道怎样来写了”。传统观念中,有阳尊阴卑的说法,但另一方面也有阴阳和谐的说法,这种和谐论至今仍值得提倡。铁爱花在《阴阳学说与宋代理想性别秩序的建构——以尊卑、内外之道为中心》一文中认为,两宋儒者如王安石[注: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东乡上池村人)。]、胡瑗[注: 胡瑗(993年——1059年),男,北宋学者。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