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略论

时间:2011-05-04 12:18:55  来源:不详
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写作以及社交礼仪、音乐、舞蹈、数学、赞经。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能力。艾儒略特别提到,文科学成后,要经过三道考试,先“试其文笔”,次“试其议论”,再次“至公所主试者之前诵说之,或登高座与诸智者辩论焉”以及演讲或辩论。这些程序的设计,是对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文学已成,即考取之,使进于理学”。理学即哲学,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和训练[注: 训练 training 为了胜任指定的工作和完成分配给系统的任务所要求学习的程度。(防务采办术语-98)-xunlian]。哲学学习需要三到四年时间,第一年学习逻辑学,第二年学习物理学,第三年学习形上学,第四年学习几何之学以及伦理学。只有完成了理科的学习,方进入医、法、教、道科的专业学习。艾儒略所说的文科和理科,实际上是今日学程中的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惟其设计更为广阔,更富深意。他所介绍的先博雅后专业的教育学程,其传统在西方一直得到延续,亦正为中国今日的教育改革所参用。在近四百年后重温艾儒略的《西学凡》,从中发掘课程教改的意义,显然也是还有文章可做。

 

    其四,融合中西文化,努力采用中国式的语言。为了使中国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能接受《西学凡》所介绍的新的知识门类,艾儒略融合中西文化,努力采用中国式的语言。Philosophia今译哲学,高一志在《西学》中,称它为“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四字,显然来源于程朱。艾儒略则进一步,把Philosophia释为“理学”,更称“理学者,义理之大学也”。和高一志比较,艾儒略把“哲学”译为“理学”、“义理之大学”,虽然同为中国士大夫熟知的概念,但更接近哲学形上的学术特质。在介绍文科考[注: 来源 1、清朝每届乡试前,各省学政巡回所属举行的考试。科考合格的生员才能应本省乡试。亦称科试。2、科学考察的简称。 相关条目 清朝 乡试 考试考察-kekao]试中“试其议论”环节时,艾儒略言:议论之法约有五端,“五者之中,又以实理为主,以致于用,决可见诸行事”,“不徒浮言散于空中而已”。这又是晚明士大夫喜闻乐见的语言。耶稣会士来华时,晚明思想界正兴起蓬勃实学思潮,以实理实行批判王学末流的空谈性理,耶稣会士敏锐地把握这一思想界的动向,突出实理、致用,因而易为士大夫所接受和欢迎。在《西学凡》篇末,艾儒略言:“旅人九万里远来,愿将以前诸论与同志繙以华言。试假十数年之功,当可次第译出,更将英年美质之士,乘童心之未泪,即逐岁相因而习之。始之以不空疏之见,继加循序递进之功。洞彻本原,阐发自广,渐使东海西海群圣之学,一脉融通。”这段话中的“东海西海”一语,也富于极强的时代感。盖“东海西海”一语,陆九渊[注: 陆九渊(1139年~1192年),号象山先生,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