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略论

时间:2011-05-04 12:18:55  来源:不详
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江西抚州金溪青田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最先言之,谓:“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葛兆光指出:陆九渊的这段话,重心放在“心”与“理”上。其意在于强调“心”和“理”的超越性——超越时空,超越古今,超越东海西海的真理境界。晚明耶稣会士来华,士大夫从耶稣会士带来的科技和天主教中发现了另一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世界的存在。他们没有像清人那样,用“中学西源”来解说中西文化的关系,而是借助于“东海西海”之说来接受西学和理解西学。许胥臣在《西学凡引》中称,《西学凡》实与儒学的“格物”实学有共通之处,曰:“读其凡,其分有门,其修有渐,其诣有归,恍然悟吾儒格物远非汗漫,致知必不空疏,而格致果跻治平,治平必肇端于格致也。……而近儒超捷高妙之音,果能试之有效,而推之东海西海而准否耶?”这是用“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普遍主义来批判王门后学的空疏。又言:“西国书言,大抵千里[注: 高骈-高骈(?至八八七),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初事朱叔明为司马,后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一译,距我中华,虽心同理同,而语言文字,别有天地。”艾儒略也借用正在士大夫中流行的“东海西海”观念,表述“渐使东海西海群圣之学,一脉融通”的意愿,由此形成耶稣会士和明季士大夫相与呼应的文化思潮。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