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教坛一得:地理教学妙用…
楠书房体验古代文人雅致…
古代圣人之器:中国传统…
古代圣人之器: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的名讳:王羲之…
古代帝王的自称与别称
江西发现古代“凤凰池”…
中国邮政将发行《中国古…
中国古代也有“人口普查…
古代的指腹婚:可追溯到…
最新热门    
 
古代女子的花钿:杨贵妃死时无尽凄凉

时间:2011-05-09 09:51:14  来源:不详
被迫[注: 被迫 拼音: 解释: 1. 受外界迫使。如:敌人被迫放下武器。-beipo]赐死在马嵬坡下。死时,她面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没有人为她收起。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宗[注: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无比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凉。

 

白居易借花钿表淡泊心迹

 

  唐诗中,作为意象的花钿,有时候表达的不是真正的女子情状,而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态或雅趣情怀。如白居易《东都[注: 后梁以汴州为京城,升为开封府,称唐东都洛阳为西都,此号东都。东都成了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的首都,又称东京、汴京、汴梁、开封等。]冬日会诸同年[注: 概述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相关条目 科举制度 《训俭示康》封建社会金榜题名-tongnian]宴郑家林亭得先字》中写道:“盛世陪上第,暇日会群贤……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诗中饰有花钿的争芬斗艳的歌妓并不是作者刻意要描写的对象,她们只是作为文人墨客闲暇生活的一种点缀而存在,诗人要传达的是他们对这种惬意生活的享受心情。与白居易有同感的还有杜牧[注: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他在《早春赠军事薛判官[注: 判官1、官名。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2、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官名。]》诗中写道:“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这里用花钿作为弹弦奏乐的女子的代称,描绘出一幅把酒高歌的场景,劝那位薛判官要珍惜可以尽情享乐的时光。然而,一味地饮酒作乐,不免令人空虚厌倦,白居易在《酒筵上答居士》诗中,就借花钿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花钿美色、丝竹美音,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