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江晓原:不要迷失在信息…
北大陈平原教授谈中文教…
人文学者不可丢“三气”…
中文学科创立百年 陈平…
中文学科创立百年 陈平…
中文学科创立百年 陈平…
中文学科创立百年 陈平…
江晓原:2009年度科学文…
墓地风水之平原十不葬
最新热门    
 
陈平原:语言学家的文学事业

时间:2011-05-13 11:02:19  来源:不详
释: (物价、运动、情绪等)急剧上升或发展。-gaozhang],薪酬无多,“几乎没有一天不在经济的压迫之下”,于是,应朋友之邀,高名凯开始为上海的书店译巴尔扎克小说。每日到所工作六小时,“回家时还能抽出时间来翻译,平均每日译四五千字”。这撰于1946年9月20日的译序,结尾处专门提及:“我译巴尔扎克小说集时,得吾妻陈幼兰女士的帮助甚多。她给我解决了许多疑难的问题,甚至于[注: 甚至于 拼音: 解释: 1.犹甚而至于。-shenzhiyu]替我翻译了好几段。”这可不是客套话,高太太陈幼兰女士,婚前乃法国里昂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曾获里昂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除图书管理,还喜欢文学与艺术。在抗战的漫漫长夜中,身处沦陷区北平,夫妇俩翻译、讨论、品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算是难得的欢愉时光,而不全然是苦役。这才能解释,为何抗战胜利燕大复校,高名凯还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继续翻译巴尔扎克小说。《〈杜尔的教士〉译序》中有这么一句话,可视为答案:“愈读巴尔扎克的书愈觉得他的伟大,愈觉得这工作之有意义。”(参见《杜尔的教士》,上海:海燕书店,1949)

 

    当初不以为意,主要是考虑养家糊口;没想到,竟逐渐译出了兴致,知道“这工作之有意义”。今日谈论译介巴尔扎克的贡献,学界都会提及高名凯的名字。虽然,1915年就有林纾[注: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等译《哀吹录》刊行,中国人之集中翻译巴尔扎克的中长篇小说,却是在1940年代。“就当时和后来的影响来说,最突出的是穆木天、高名凯、傅雷[注: 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三家[注: 简介 三家:春秋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三监:指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指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三戒:戒色、]。”三家之中,穆、傅二家以文学性见长;而高作为语言学家,自然更倾向于直译。在研究者看来,三家各具特色,“均是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上的著名译作”(参见李宪[注: 李宪(约1035 - 约1086),宋朝宦官,字子范,开封祥符(治今河南开封市)人,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升供奉官。]瑜《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三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