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非遗保护的国际成就…
冯骥才:一半“非遗”项…
中国非遗保护的国际成就…
中国非遗保护的国际成就…
中国第一皇帝秦始皇和臣…
反思中国史学传统:史学…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传播…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
第三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
最新热门    
 
中国非遗保护的国际成就(2)

时间:2011-05-27 11:16:55  来源:不详
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文化部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与周边国家非遗合作模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合作,谋求共识,推进双边文化关系的发展,特别在对蒙古[注: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国的非遗领域的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过程颇为曲折复杂,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

我国与蒙古国陆地接壤,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各有差异和特色,但大部分基本相同或相似。从睦邻友好的大局出发,我国对涉及与蒙古国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申报和保护工作一向给予高度重视。

到目前为止,中蒙两国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蒙古国单独申报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马头琴传统音乐”,我国单独申报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蒙古族呼麦艺术”,中蒙联合申报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蒙两国在非遗领域的合作具有良好基础。中国和蒙古国于2005年成功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并建立了“联合保护长调协调指导委员会”。在此框架下,两国每年都开展联合保护工作,2009年两国完成了连续两年的田野调查,2010年举办工作研讨会,并将联合出版相关普查成果。蒙方亦对两国联合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然而,两国在对同源共享的非遗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上,仍然存在对《公约》理解不同的问题。2009年我国单独申报的“蒙古族呼麦艺术”成功列入代表作名录后,蒙国内媒体和部分民众因不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相关情况,认为中国抢占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误解和不满。我方及时地通过相关途径向蒙方介绍《公约》和申报代表作名录的相关规定,阐明中[注: 明中 简介 [清]僧。初名演中,字大恒,号啸崖,浙江桐乡人,俗姓施。幼薤发于嘉兴楞严寺,晚主杭州圣因寺、净慈寺。乾隆南巡赐紫衣三次。]国申报“蒙古族呼麦艺术”符合《公约》精神和代表作名录评审标准,表示中方愿与蒙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和保护工作机制。

2010年3月25日,根据求同存异、达成最大共识的工作原则,我国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注: 学部   学部在西城区教育街1、3号。这里原是敬谨亲王府,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在此。学部设尚书1人、左右侍郎各1人、左右参议各1人、参事官4人,]代表团再次进行了会谈,我方本着《公约》精神,对蒙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谈判之后,双方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初步共识。两天之后,2010年3月27日,在上海[注: 上海市-上海,中国大陆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