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胡印斌:清华修复文科找…
因百度文库而来的思考
周骏羽委员:保护古村落…
关注博士生培养系列报道…
“老课本”责任编辑谈“…
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
“唐诗是用酒熏出来的”…
“蜀”怎样来的?
真君子大丈夫:道家文化…
真君子大丈夫:道家文化…
最新热门    
 
偷来的番薯塑造了清朝帝国(5)

时间:2011-06-04 17:56:17  来源:不详
。在19世记时,此税曾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税收。]、以土地为唯一税基。在农业中国的视野里,它似乎是抑制兼并、杜绝贫富悬殊的善政;然而,在人丁过剩、土地严重不足的年月,它打开的却是人口过度繁衍的最后一道闸门。乾隆十四年,正是陈世元目睹胶州灾荒的年份,又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进行着。不久后,各部、各省、各地官吏纷纷上表,祝贺全国人丁达到1亿7千7百万有余,并认为它是盛世的象征。而在雪花般飞舞的上疏背后,则是一幅暮气沉沉的社会景象。

    “平余”、“重戥”、浮收、折扣,种种陋规层出不穷。在人多地少、官吏腐败的前提下,小农经济被不断被细化、强化。为了填饱肚子,农户最大可能地排斥商品消费;几乎家家织布,用于商品生产的32锭纺车消失了;曾经盛极一时的手工业[注: 手工业是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投资,也被高利贷和土地投资普遍取代……西方观察家所称的“低水平均衡网”出现了。

    更重要的是,在两次重大财税改革、人口繁衍成本不断降低的条件下,在公正缺失、人口投机成为必要的背景下,唯一可能的平民出路,在于生育。无论“多子多福”的迷信,还是“人多力量大”的乡间生计,都验证了这一点。然而,作为投机行为,失败必定多于成功。于是,番薯、玉米、马铃薯和高粱,渐渐成为了芸芸众生的主要食物。

    杂粮流传越广,林地越是稀疏,旱涝蝗灾越是频繁,而黄河也越来越难以驯服……人口、杂粮和灾害的恶性循环,就这样不断加剧着。所有这一切,最终勾勒了一个毫无希望的老大帝国[注: 大帝国(だいていこく),是一款由日本游戏社ALICE SOFT(チャンピオンソフト)开发的战略成人向游戏,类型为太空地域压制。]

    而番薯,也因此夹杂在晚期帝国的余音中。

    文章摘自《历史的脸谱》作者:《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