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建言春节文化传承与…
专家评点2010年度全国十…
传统文化日渐升温 专家…
收藏市场该不该打假?谁…
部分高考作文题太“浮云…
非遗法施行 专家:非遗…
川渝专家研讨巴蜀文化发…
非遗法施行 专家:非遗过…
非遗法施行 专家:非遗过…
专家揭秘龙兴古镇考古过…
最新热门    
 
专家:儒学复兴应返本开新 儒教断不能重建

时间:2011-06-18 10:28:56  来源:不详
[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上曾发挥过类似于宗教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与佛教、道教、耶教等发挥的宗教信仰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对孔子,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位“至圣先师”,而不是一位“教主”,人们对其更多地是一种崇敬、敬仰而非宗教意义上的信仰。这与中国特定的以宗法制[注: 宗法制概述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为基础、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直接相关,也与自汉代始历朝历代奉儒学为正统思想直接相关。儒家学说中最具宗教意味的“祭祀”,最终也不出“代天行道”和“民德归厚”的政治诉求。有人认为,将儒学定为儒教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宗教进行交流,但这是对儒学特性的严重戕害,也不是文化交流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宗教、文化相互理解的关键首要在于相互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精神实质,而不在于外在的交流形式。

在目前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面临来自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挑战。儒教问题的产生,即是外来宗教的一种挑战。因此,对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我们多带有被动的意味,这种被动性所反映的是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在引领世界潮流上的疲软。这并非简单地由于其他文化的外在压力,更多地是来自儒学自身。儒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之根本仍在于儒学自身的内发力,这种内发力的产生和积累则在于人们对儒学精神的认知、认可和践行,而儒学的精神更多地体现为仁爱、和谐、道德、礼仪、义利、孝亲、德治、民本、人格修养等,而非其宗教性。因此,如何复兴儒学,使儒学“返本开新”才是当务之急,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儒学现代功能的发挥,而且关系到民族文化命脉的延续。(暴庆刚)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