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慈禧“龙车”图纸现身唐…
揭开慈禧翡翠西瓜之谜:…
揭开慈禧翡翠西瓜之谜:…
慈禧何以挪用军费
雷克昌:也说打油诗
4月11日 慈禧宠臣荣禄病…
清东陵被盗慈禧面容如生…
11月15日 慈禧太后归西…
孙殿英盗掘东陵内幕:宝…
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戊…
最新热门    
 
也说慈禧及清末新政——读李刚《辛亥前夜: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时间:2011-07-06 11:16:35  来源:不详
    其二,改革过于激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步伐“太猛”。因为受局势的刺激,无论是民间的立宪人士还是朝中的官僚,他们的立宪主张变得陡然激进起来,开始向政治改革[注: 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自觉地健全和完善政治统治体系的过程.-zhengzhigaige]的主持者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日俄战争[注: 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和沙皇俄国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后,清帝国先是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接着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确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日本一个小国都花了20年的时间酝酿才出台了一部帝国宪法,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却想用九年时间过渡到宪政国家,这无疑是一个激进的改革方案。然而,排满主义的革命派已经连9年也等不及了。

 

    总之,当权力出现真空之际,一个小小的“保路”竟然升级为政治冲突,最终酿成了民变并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激进与真空,使“保路”成了压断帝国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新政的失败只是告诉人们一个“不改革则死,改革迟亦亡”的道理。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