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梁启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
九旬远征军老兵陈宝文:…
最新热门    
 
陈宝琛:末代帝傅的幸与不幸

时间:2011-08-29 09:38:35  来源:不详
支持者和推行者,此时也被边缘化,终忧愤以死。去世前他常与陈宝琛追话往事,流连山水,一尊相对,唯有喟叹而已。

从逻辑上说,建立中央集权的现代国[注: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 代王带。 永嘉元年(307年)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家是新政的内在目标,但是满清皇室贵族却不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够格人选,反而强化了之前就存在的满汉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隔阂。宣统年间,身为谏官的江春霖[注: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福建莆田人,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胡思敬、温毅等人不断上疏弹劾亲贵,乃至辞官而去,可谓清流的最后一抹余晖。与此同时,集权又与立宪分权存在着内在矛盾,立宪派人士一波又一波的速开国会请愿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京师。在各派力量的撕扯下,晚清政局呈现出杌陧不安分崩离析之象。

陈宝琛虽然并不处在权力中心位置,但显然对这一切了然于心。表面上看,陈宝琛自居闲放,与陈衍[注: 近代诗人—陈衍 陈衍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林纾、曾习经[注: 简介 清末,岭南诗坛曾辉煌于一时。除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诗人外,还涌现了以号称“岭南近代四家”的梁鼎芬、曾习经、罗敦、黄节为代表的一批工于格律诗词的名家。]、胡思敬、温肃等人时常踏访京师名胜,结社诗酒相娱,然而他的诗歌中却常常透露出衰瑟乃至绝望的情调:“颓龄复何觊?经训聊自娱”,“涧谷一生稀见日,作花偏又值将霜”,“亭林伤陆沈,益惧人纪绝”,面对大难的忧惧与无力之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迫在眉睫的危机不只是王朝命运的终结,更是政教纲纪[注: 纲纪,包含多种含义,各个时期用法不同。-gangji]的瓦解。

清廷覆亡

痴想挥戈有鲁阳

说起来,陈宝琛并不是以道德姿态标榜的冬烘之士,他对西方的器物制度并非一味拒斥。蛰居家乡期间,他曾在福州创办东文学堂,后改为全闽师范学堂,是为福州新式教育之始。他又积极参与福建铁路之兴建,并远赴南洋筹集股款。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他也是新政的支持者。陈宝琛虽然没有参与戊戌变法[注: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