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多集中在房山 |
 |
时间:2011-08-31 10:05:21 来源:不详
|
|
|
日前,本市首次公布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至此,本市地下文物埋藏区达到55处。
经过地下“寻宝”,记者发现,房山区是藏宝最多之地,达到了7处,而西城区却“颗粒无收”。
房山区扎堆儿
西城区“榜上无名”
记者发现,55处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属的辖区多集中在房山区,共有7处埋藏区被发现并公布,但西城区却“榜上无名”。
此外,在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只有两处面积“破千”,均在大兴区内,分别为青云店地下文物埋藏区和亦庄地下文物埋藏区,面积加起来为6000余公顷,超过了其他区县的总和。
●点评:早期的文物多埋藏在山坡上,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在多山的房山区都有埋藏。
埋藏区·种类
近七成为墓葬
陶器“陪葬”最多
已公布的地下文物中,从新石器时代[注: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到清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占所有地下文物的近七成。其中,密云前焦家坞地下文物埋藏区在1984年就探出汉代砖室墓90余座。
同时,在墓葬中还不乏“皇室”墓。海淀区金山地下文物埋藏区便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大型、高等级砖室墓葬埋藏区。
此外,随葬的遗物更是“琳琅满目”,其中陶器排在了首位,比如汉代的五铢钱[注: 中国古代记重货币。主要行使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高祖时期止。-wuzhuqian]陶器、釉器。还有精美的金冠和镶嵌红蓝宝石的玉带、唐代的加蓝三彩罐等。
●点评:自古以来,中国讲究“入土为安”的安葬习俗,因此各种墓葬较多。随着现代施工建设的增多,使许多墓葬“重见天日”。
埋藏区·朝代[注: 【中国】 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朝代讲时: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个皇帝的一代。 朝代 熟记口令 (1)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2) 夏商]
明清时期文物出土最多
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城的地下文物,按历史年代排列可谓一部小型“断代史”。从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中晚期都有涉及。
其中,明、清时期的文物出土最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汉、唐时期,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战国以及夏商时期的文物也有出土,但数量不多。
延庆县古城[注: 古城 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至黄柏寺地下文物埋藏区中曾发现明清时期[1] [2]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