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华书局简体本二十四史…
国学网投诉中华书局简体…
“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
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
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
《庄子的快活》选载二十…
[春节习俗]腊月二十九:…
[春节习俗]腊月二十八把…
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九:…
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八把…
最新热门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刘云德先生在中央党校的演讲

时间:2011-09-01 21:48:25  来源:不详
国文化的本质特点是多元性,这是在我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多民族通过互相交流、竞争和斗争,而达到互相融合的过程中而形成的。这种多元化一方面使得它具有宽容性,极大限度地接受外来文化要素,另一方面又能较容易地遗弃许多过时的文化要素。这种本质就使中国文化的弹性、柔性表现突出,从而也就适应性较强。总之,正是中国文化的多元性质,使它在今天世界呼唤多元精神价值的时代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

 

    尽管我们的文化潜力已经把我们推向二十一世纪人类命运的前沿阵地,但要迎接这种挑战,仍需要我们努力去搞好文化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重塑我们的信仰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场社会改革[注: 社会改革正文  依一定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它包括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两种形式。社会改革的途径可能是自上而下、也可能自下而上地进行。]或叫转型,这一过程还没有完成,因为我们的文化建设还未跟上。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在精神领域中的信仰缺失、道德弱化和物欲主导等方面。

 

    重塑我们的信仰体系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深入研究现实文化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寻找文化创造的活力之源。我相信,我们重建的信仰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元成分有机结合的集合体,它应该包括:

 

    ——马克思[注: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