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长篇纪实文学·节选:一…
竹林七贤:一个时代的文…
刘巽达:记住“国耻”是…
迟子建:一个作家的童年…
迟子建:一个作家的童年…
草婴:一生只做一件有意…
胡适:一个文人的操守
明德运:一个专收民间彩…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
语言学家陆宗达:国学是…
最新热门    
 
霍达:一个时代的侠骨柔肠

时间:2011-10-21 11:24:16  来源:不详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她关注的是民生。从2008年起,霍达把目光投向涉及千家万户的住房问题。京城房贵,居大不易。当代中国再没有一个词汇,比“房子[注: 住宅是提供人居住的房屋。客家人称作屋家,广东人称作屋企,福建人称作厝。为民间信仰的风水区分由于生人居住;称阳宅、以别于已经身故入土之阴宅(墓)。]”更能牵动人心!在拔地而起的楼群前,昔日的胡同宅院已是断垣残壁,三三两两的“钉子户”们,怀着焦虑也怀着梦想,在窃窃私语。霍达以“老街坊”的身份加入其中,倾听他们的苦衷:几辈子的老北京,凭什么搬到五环外头去?开发商卖楼赚钱,凭什么让我们给他腾地儿?她还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到拆迁现场调查研究,和有关人员座谈,了解真实情况,探讨政策得失。这一切,都浓缩、升华为沉甸甸的三幕话剧《海棠胡同》,2010年9月在北京公演。

 

    贴近生活是《海棠胡同》的最大特色。舞台上,四合院和新楼盘的争夺,“钉子户”和开发商的博弈,社会公平和市场杠杆的较量,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该剧由霍达之子王剑男导演,荟集了宋春丽、郭冬临、郭达、杨立新等明星大腕联袂主演,观众反响热烈,现场极其火爆。当演到梁德宝迫不得已在拆迁协议上签字时,观众发出喊声:“不能签!”当著名诗人萧穆的故居即将被摧毁之际,由宋春丽扮演的萧穆遗孀、鼓书艺人苏宛君击鼓而歌,为这座老宅子和二百多年树龄的名贵海棠献上一曲挽歌,气氛达到高潮。

 

    霍达说:“无论社会怎么变迁,作为知识分子,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对祖国和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时代走向的认知把握,对人生和人类前途的关注,这就是‘士’的本质。无论到了什么时代,写作毕竟不只是一个谋生手段,你生产的是精神食粮,总应该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古今中外,凡是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品,都必然是民族形象的写照,时代精神的代言。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