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LV进驻中国国家博物馆引…
图书馆不拒乞丐“旧闻”…
李汉秋舒乙等倡议:以重…
专家建议:安阳大墓先称…
陈众议批苏童《河岸》太…
民俗专家建议:把端午节…
世界月球会议:太空探索…
网友提议:路名+名人=…
全国报刊会议:确保转制…
四川凉山傣族乡集体倡议…
最新热门    
 
陈众议:有形的守望 无形的乡土

时间:2011-12-26 19:41:18  来源:不详
持久关注,鲁尔福、阿格达斯、吉马朗埃斯、阿斯图里亚斯等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拉美作家,以及张炜、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直至季奥诺和哈代、托尔斯泰和塞万提斯等一干作家的作品重新点燃了我情感世界的一隅。于是我从他们的怀旧中看到了执着,从他们的执着中看到了崇高。远的不说,石湾称张炜为愚公。他是有道理的。但这还不够完全,比较完全的张炜是从《古船》里的李家人、赵家人和隋家人蜕变而成的宁伽(《你在高原》)。帕斯说,“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奇怪的是张炜似乎从来就不曾离开过他的“高原”,他的这个有形无形的故乡。

 

    回到《我与父辈》并反观阎连科的作品,我们不能不被那沉重的悲悯与无尽的忧伤所震撼。即便如此,阎连科时常担心并提及文学资源问题。五六十年出生的这一代虽不能说历尽坎坷、尝遍艰辛,却至少算得上曾经桑田沧海,如果我们尚且有虞于文学资源,那么下一代又当何如?至于那些一味地面壁虚构或哗众取宠或无病呻吟或大呼小叫地搞怪或哼哼唧唧地自恋写家,难道不觉得汗颜吗?然而,问题是资本对世界的一元化统治已属既成事实。传统意义上的故土乡情、家国道义等正在加速淡出我们的生活,麦当劳和肯德基,或者还有怪兽和僵尸、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正在成为全球孩童的共同记忆。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正在令人绝望地全球趋同。四海为家、全球一村的感觉正在向我们逼近;城市一体化、乡村空心化趋势不可逆转。传统定义上的民族意识正在消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鲁尔福笔下的万户萧疏,想起了马尔克斯的童年记忆是如何褪色发黄枯萎成老弱病残和满眼萧瑟的。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与美国毗邻的拉丁美洲作家的敏感和抵抗令人感佩。如今,他们的持守和担忧正在发展中国家产生新的共鸣,我国文坛关乎全球化与民族化的争论则已露端倪。

 

    我坚持认为中国需要伟大的作家对我们的农村作史诗般的艺术描摹和审美提炼。《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革命浪漫主义”需要有人继承或扬弃,盖因农村才是中华民族赖以衍生的土壤,盖因我们刚刚还是农民,况且我们半数以上的同胞至今仍是农民,更况且这方养育我们以及我们伟大文明的土地正面临不可逆转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消解。眨眼之间,我们已经失去了“家书抵万金”、“逢人说故乡”的情愫,而且必将失去“月是故乡明”的感情归属和“叶落归根”的终极皈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