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金陵十三钗》片头字体…
学者:金陵十三钗是薛宝…
《十三钗》出自南京钓鱼…
古籍中的炎帝神农氏——…
为“《十万个为什么》再…
十年磨砺宝剑锋——评《…
北京孔庙十三经和进士题…
史料性与学术性兼具的新…
十三陵最后一座危陵裕陵…
明十三陵最后危陵大修 …
最新热门    
 
评《十三钗》:妓女爱国也要爱的有尊严和价值

时间:2011-12-31 10:24:54  来源:不详

用恢复历史真相要求张艺谋的人是注定要失望的。因为,《金陵十三钗》根本不是“南京大屠杀”,更不是“南京保卫战”,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只是借用了南京1937年12月的某些场景罢了。这个故事如果换成另外一些场景,未必不能像这样讲下去。

问题出在故事本身。一定要在13个女学生和14个风尘女子(中间死去两个)中分出孰轻孰重,张艺谋的确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说他的影片就是关于这道难题的一种解答,那么,解题者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女学生不能让日本人糟蹋,难道风尘女子就可以吗?哪怕是出于她们的自愿,叙事者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在这里,影片的潜台词告诉我们,让她们代替女学生去慰问日本人,其理由无非是说,她们就是干这个的。这种意识当年也许能够得到教会女学生与风尘女子的共识,她们都这么看是不难理解的;但在2011年的岁末,这种意识依然能够成为一部影片叙事的出发点,却让人感到有些无奈。作为人,风尘女子和女学生难道有什么区别吗?风尘女子舍身取义,自我牺牲是一回事,认为她们对付这种场面更有办法是另一回事。

影片中曾经提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但杜牧[注: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的本意似乎不是批评商女不爱国,因为在他看来,亡国的责任绝不是这些商女所能承担的。可是,《金陵十三钗》却把所谓不爱国当成了这些风尘女子的原罪,似乎不经[注: 不经 拼音: 解释: 1.不合常法。 2.谓不见于经典,没有根据。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 4.不禁;禁受不起。-bujing]过一番自我牺牲的救赎,她们就不能成为人。于是,在这个故事里,这些女人没有别的选择,她们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自证清白。然而,这种证明或救赎却是无力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影片的叙事者把她们作为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来对待,深入地挖掘她们的灵魂,而仅仅因为她们的特殊身份,安排她们走上这条“救赎”之路。甚至在那个不眠之夜,当12位风尘女子换上朴素的学生装,在学生们面前演唱那首《秦淮景》的时候,女学生的主观视域依然是摇曳生姿的风尘女子形象,这种抹不去的底色,又何尝不时时出现在影片叙事者的主观视域中?

影片公映前就曾听到一种声音,他们以质疑的口吻说,难道妓女就不能爱国吗?这一问反倒露出了自己的马脚,很显然,人们同样可以问,难道女学生就不能爱国吗?其荒谬性就夹在这两问之间,因为,无论谁去,都只是去做给日本人的“慰问品”,不能说去了就是爱国,不去就是不爱国。历史上不是没有描写风尘女子爱国的优秀作品,比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真正的秦淮名妓,作者孔尚任[注: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就写出了她的家国情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