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安武林:“好书”是给谁…
中国社会文化印象:微博…
宋立林:三谈“述而不作…
刘仲林:为“述而不作”…
张世林:我又为季羡林先…
安武林:慢阅读
韩美林:“没有文化”的…
钱中文忆季羡林:季老认…
刘建林:警惕文艺评论沦…
季羡林:清华颂
最新热门    
 
曹林:微时代那些令人难忘的微进步

时间:2012-1-2 11:25:05  来源:不详

时光飞逝,2011年的日历就要翻过。与往年一样,大变革时代的中国,这一年依然是百家争鸣,依然是众声喧哗,依然是此起彼伏的热点变换,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价起价落,还有不断被创造出、又不断被抛在身后的各种流行语。一连串流行语,就可以将这个大时代的繁杂世象串连起来;只不过,在这个多元分化的时代,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两个字来概括这个时代的丰富和复杂。

 

  盘点和总结今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一个字:微。主要是微博的蓬勃兴起及其纵深发展,让我们在每个公共事件[注: 事件一般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产生相当影响的事情。它的发生是受多重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可能来源于于政治领域,或者军事领域。]上,都可以感觉到微博的存在。你不关心微博,也许微博会来关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会被人说OUT了,甚至很难与人交流,因为我们谈论的很多话题,都来自微博,很多流行语都是从微博上兴起的——有调查甚至说微博正在成为“主流媒体”。许多官方机构都开了微博,并通过微博与民众互动、交流;很多事业都通过微博去发展,比如微慈善、微公益。无论在什么事情前加个“微”,都好像比较时尚。在公共事件中,微博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上的时尚,也体现着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以微小的力量,融入这个大变革、大变动的大时代之中。每个“微”的后面,都是一个公民,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公民美德,就是由这样的作为个体的“微”所构成的。微博这种技术平台,能把这种分散的“微”彰显出来,并给了这些“微”一个凝聚起来展现自身力量、发出自己声音的制度平台。

 

  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似某种急剧的转轨和变化,更不像暴风骤雨般狂飙突进,其实恰恰是这样一些微小力量推动、微小进步累积的结果。微博,正因为顺应了这种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