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十年磨砺宝剑锋——评《…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出…
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通…
章培恒先生学术思想研讨…
《中国通史故事》:值得…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郑任钊:经部之《通书》
全球首部完整《中国佛教…
《美国通史》总主编杨生…
《甘肃通史》面世 筑起…
最新热门    
 
《通史新义》:融合中西史学之努力

时间:2012-1-10 10:19:19  来源:不详

    对通史的重视,自然会涉及史学本身发展过程的研究。何炳松是继梁启超[注: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之后第二个提出撰写中国史学史,并付诸行动的学者。本书下编开头两篇《中国史学之发展》、《西洋史学之发展》专讲中外史学的演变,实为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的发展简史。他重点分析、比较了刘知幾和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的独特贡献,总结了他们在史著义例、体裁等方面的建树;还根据中国史学自身的特点,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并指出,旧式通史因旨在供统治者[注: 统治者 tong zhi zhe 〖the ruler〗 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资鉴,仅关注政治,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需要。通过中西史学的多方面对比,作者厘清了通史与专史,以及各种史料之间的关系。指出,专史不足以使人了解社会的演化及整体性,只有通史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通史是“一切专史之连锁”,其所展现的事实是“专史中事实之配景”,并明确了专史家与通史家的不同职责。以上所述,论证了新通史撰写的必要性,为编纂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时期,史坛主流之所以重视断代史和专史,与前者明了一代史事,后者畛域清晰,容易成功,而通史则易重复有关。但是,断代史和专史显然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这是它们最大的不足。何炳松极力倡导通史,体现了其独到的史识。

 

    作者认为,通史家和专史家分工合作,是撰写理想通史的最佳方式。这个观点还见于其多种论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并曾付诸实施。据郑振铎回忆,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何炳松拟定过一个撰写中国通史的计划,全书分作二百多章,每章自成一书,请国内史学家分头完成。可惜只出版了三四十本(郑氏回忆有误,实际出版十余本),就因“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被日寇炸毁,使这个计划未能实现。上述已完成的著作都属于专史,是撰写通史的前期工作,于此可见其规划的通史撰述规模之宏大、组织之周密。

 

    由于史学研究必须依赖史料,该书对考订史料的目的、方法、步骤,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作者指出,历史是过去之事,不可以直接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