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及…
把握文言实词是高中文言…
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层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模式…
国学的学与术(1)
国学与国运(2)
刘梦溪 到底什么是国学…
刘梦溪 到底什么是国学…
追求卓越,却不失灵魂—…
最新热门    
 
国学的学与术(2)

时间:2012-1-10 10:19:59  来源:不详
或问这多数人遗忘、少数人钦慕、一小撮人取笑的旧所谓“国学”,何以又复起于今?我白首搔短,也想不出个答案,只能说真理果然在少数人一边了。其实我初闻京城上庠里争言国学时,原想这或是一本科的教育课程,如美国大学的“西方文明”(Western Civilization)、“西方传统”(Western Heritage)或“西方文化传统”(Western Intellectual Heritage)等,目的是让年轻的学生,了解今之习惯、行为、思想、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是从哪儿来,又该朝哪儿去。但由寄下的网页看,却又不然。比如清华国学院成立的主题发言中,有这么一段:“国学研究”是中国学者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必须突出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的主体性,发挥中国学者研究自己文化的优长,凸显中国学者的历史理解、问题意识和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主体性的挺立,不是闭关自守、自说自话,而是在和世界文化、和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研究的密切沟通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我们期望,正是在这样的场域里,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在世界学术的范围中,才能不仅谓之“预流”,而且将能够成为“主流”。
  那么,国学并不是本科生课程,而是高等的研究。而且:一、研究范围: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文化;二、研究者资格:中国人;三、研究方法:突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四、研究目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研究成为世界学术的“主流”。
  这些个讲法,横竖看都是有趣的。比如“一”,凡学术自设研究的范围,应明确、具体。葫芦瓢太大,只能做摆设。你真拿去舀水,就或举不起来,或一举瓢自己破了。故“中国历史文化”云云,似只应见于文化当局的规划书;用于学科范围的描述,乃学术的大不知体。再如“二”,凡学术,应求问题的真假,与解决的好坏。研究者的资格,也应据此而定。审国籍,问族属,未知是边防站,还是研究所。再看“三”,“突出主体性”云云,又尤不知何谓。是研究者爱中国文化,应甚于外国的?则我真想不出有什么人,在红尘十丈的今天,无棍棒于前,无缧绁于后,就甘守古学,之老靡他,——然而却不爱自己研究的文化!那是说对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都要佩服,都要信从?但我又记得老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句话,是新国学大师们不大说起的,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个信念,或又本康德而来。盖康德以为,人应奉为“主体”的,乃是作为能力的“自由之思想”(freedom of mind),或“纯粹之理性”。与思想对待的物质世界,或思想之外的文化传统,都只是理性的对象而已,不是“主体”。故“突出主体性”云云,与老国学的精神,似不能两合,——也与任何学术的原则不两合。这样的词,只应见于×部大臣的训喻。至于“四”,则“主流”云云,亦不知所谓。是国人的“国学”,还比不上外国的“中国学”?那今所谓国学家们,就该自掴其嘴。起新局子,拉大旗子,不过多糟蹋人民的币而已。若云国学本身已够好,唯苦于不如洋学在世界上有势力、有霸权,那我只能说这讲话的人,该去做文化部长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